眾所周知,蜀國後期幾乎無人可用。對於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不同的觀點,其中就有人說到諸葛亮,認為主要是諸葛亮生前大小事情一手抓,致使屬下沒有歷練的機會,導致後期人才匱乏。
我們知道,街亭失守後馬謖被斬。當時街亭的重要性,沒有人能比諸葛亮清楚,這個據點相當於北伐的命根子,守住了街亭才能防止魏軍斷補給線。諸葛亮當時派馬謖去守此地,但馬謖這個人長於理論,短於實戰,有點像趙括。劉備當年一眼就看破此人,難以堪重任。最終丟掉了街亭這個要地,致使蜀軍大敗,接下來就有了揮淚斬馬謖這一出。
那麼,馬謖就是這次戰敗的根源了?當然不是,其實應該怪諸葛亮。當時有很多人不贊同馬謖去守,但諸葛亮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其實諸葛亮用意很明顯,馬謖是他的學生,一直都很喜歡他,希望以此讓他實戰鍛煉,將來能夠擔負蜀漢重任。但諸葛亮看人卻嚴重看走眼,跟劉備比起來,那差的可不是一點點。就說當時的小將王平,打仗水平都比馬謖厲害很多,還幫蜀國減輕了不少損傷!
在後來的幾次北伐中,諸葛亮一直很擔心馬謖的事情再次重演,乾脆就啥事都自己親手操控。畢竟萬一再出差錯,不僅會壞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在世人心中的形象也將大打折扣。
對於所謂的中興漢室,後來諸葛亮也知道,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再看這天下的局勢,早就知道基本沒戲了。他在世要做的就是,不能讓蜀國在他手上亡了,死後蜀國會怎樣那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有人會覺得這是黑諸葛亮,其實在筆者看來,蜀國的人才匱乏,其一是人口明顯少於吳魏,從而導致人口稀少;其二,諸葛亮過於擅權,年輕人很少有機會,最終導致這種難堪的局面。當然,可能你有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在評論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