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勇冠三國,走投無路時,為何只相信劉備?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三國誌》中,馬超在劉備帳下,是排名第三的大將,僅次於關羽和張飛。馬超能夠獲得如此的地位,不僅因為他曾經是一方諸侯、在劉備進攻劉璋相持階段出兵相助改變格局,馬超個人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
《三國誌·楊阜傳》中記載,馬超十分勇猛,不顧自己的父親在曹操身邊做人質,起兵反對曹操。要說這件事的對錯,本身是無法一概而論的,因為當時曹操要借道而過,顯然是要收拾這些西涼兵的。馬超如果不起兵,在他眼中自己的身家性命同樣到了曹操那裡,父親也未必能夠保住性命。畢竟之前投靠曹操者也有下場淒慘的,比如張繡,投靠曹操不久就被逼自殺。
而此時正好曹操後方發生了事情,北方的楊秋造反,準備要班師。但是楊阜對曹操說: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軍還,不嚴為之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
在三國時期,把一個人比作韓信和呂布,算是對一個武將的最高評價了。而且曹操也認為楊阜樹洞對,如果自己不能暫時放棄北方的威脅,專心消滅馬超,那麼西涼的人心就會歸順馬超,以後這個地方就不再歸國家所有了。
而曹操對馬超的評價也非常高,在得知馬超準備在渭北抵抗自己,並猜測到曹軍未來動向之後,曹操說了一句話:
「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由此可見,馬超在三國即將成型的幾年,對曹操形成了何等巨大的威脅。
曹操準備使用離間計,單人匹馬與韓遂、馬超會談,馬超差點憑借勇力抓住曹操,幸虧許褚在一旁保護,才未能得逞。這一段後來更是被不斷演義,傳為佳話。後來曹操軍隊撤走,馬超果然帶著大軍快速的收復了隴上郡縣,張魯也派人幫他,他們殺死了冀城刺史和太守,實際上恢復了對西涼的控制。
不過馬超最後雖然沒有被曹操的大軍擊敗,卻中了曹操的反間計。先是與韓遂的聯軍瓦解,隨後曾經在冀城擔任參軍的楊阜回到西涼,暗中挑撥當地諸侯與馬超的關係,導致馬超被多路諸侯圍攻,馬超自己外出迎敵,結果後方被攻破,妻室兒女全部被殺。至此,馬超失去了能夠依托的城池,父兄、妻室、兒女200多口人,基本全都被殺掉了(《三國誌·馬超傳》)。
此時的馬超,轉眼間就變得無處可依,無法奪取城池,他就只能投靠其他諸侯,讓軍隊獲得一口飯吃。
相對而言,馬超作為一代猛將,手下還有不少精兵,此時願意接納他的諸侯也有很多: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江東的孫權、荊州的劉備。尤其是漢中的張魯,對馬超可以說十分器重,之前還有過共同對抗曹操的合作。馬超投奔張魯之後,張魯封馬超為都講祭酒,《資治通鑒》裡認為,這個職位僅次於張魯。《三國誌·馬超傳》記載,張魯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馬超。
然而我們知道,最後馬超選擇投靠劉備,而他投靠劉備的時候,劉備正在生死關頭,他與益州劉璋僵持了一年不分勝負。這個時候馬超帶領他的西涼兵拓然脫離了張魯,投靠了素不相識的劉備。
當時的情況下,曹操與馬超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馬超不會投降曹操,曹操也不敢容納馬超。但是除了曹操之外,孫權、張魯的實力看起來都超過劉備,而且張魯已經容納了馬超一段時間,為什麼馬超最終決定投靠劉備呢?當時的情況下,對於馬超而言,劉備是最佳選擇有三大原因:
1、馬超投靠劉備,對劉備來說有雪中送炭的功效,因此也必定會得到劉備的重用。
劉備進攻劉璋並不容易,在進攻雒城時,遭到了劉璋兒子劉循的激烈反抗,圍攻了將近一年,股肱之臣龐統也在戰爭中殞命。而劉備抵達成都的時候,成都難以攻克,《三國誌》記載當時成都的老百姓表示願意跟劉璋共存亡,劉備圍攻幾十天沒有進展。這個時候,馬超的軍隊突然加入戰場,這給了劉璋心理上很大的壓力,尤其是考慮到西涼軍此前殺人如麻的作風,劉璋為了全城百姓著想,主動出城投降了。
2、劉備是當時所有諸侯中唯一到死不會投降曹操的人,能給與曹操有血海深仇的馬超保障。
而其他人,無論是張魯、劉璋還是孫權,都有可能投靠曹操。而事實上,張魯後來確實投降了曹操,孫權也多次與曹操媾和,這些諸侯都不能給馬超提供安全感。而劉備因為之前與董承等人有過「衣帶詔」密謀,曾試圖謀殺曹操,所以與曹操也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曹操對劉備也時刻欲除之而後快。劉備逃到下邳的時候,曹操曾經不顧身後袁紹威脅,也要先除劉備,並留下了對劉備的高超評價「夫劉備,人傑也,今不除,必為後患。」
3、劉備統一天下的決心最為強烈,不似其他諸侯都以偏安一隅為根基,統一作為選項。
從劉備生前以及繼承其遺志的諸葛亮、姜維等人的表現來看,劉備集團秉承的信念就是「曹操不除,毋寧死!」這樣一來,馬超就有了復仇和被重用的機會。事實上,劉備升他為驃騎將軍和涼州牧,雖然沒有在接下來的夷陵之戰中重用他,但顯然已經做好了未來進攻中原時,讓馬超獨立帶兵從涼州出發的準備。只可惜馬超四十幾歲就死了,不然等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必定會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