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讓魏延守漢中?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劉備與張飛,可不止君臣、上下級關係,更是桃園三拜的兄弟,代表了著信任、支持、幫助。三兄弟從黃巾起義一路走來,算是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雖然曾寄人籬下,但是建功立業之心沒有變,荊州站穩腳跟後,取代劉璋入蜀,實現「橫跨荊益」的夢想。老將黃忠斬夏侯淵於馬下後,逼退了宿敵曹操,全取漢中之地。
漢中作為西蜀的咽喉,若曹操要進入關中,就必須要拿下漢中,其戰略地位是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能否實現的關鍵點,重要性僅次於荊州。
荊州的守將是關羽,作為同等戰略地位的漢中,很多人都認為應該由張飛鎮守,因為張飛不僅是劉備的三弟,還是蜀的右將軍,戰功卓著,智擒嚴顏、三敗張郃,是何等的耀眼。相比之下加入時間相對較晚,而且一直不被諸葛亮看好,雖然在漢中之戰中多次斬將、奪旗的魏延,無論從資歷、功勞、支持度上都比不過張飛,可是為什麼在劉備的心中漢中太守魏延是最佳適合人選呢?
《三國誌》有記載,「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其一、張飛脾氣暴躁,阻礙團結, 不善於守城
雖然張飛也同關羽一樣勇冠三軍,但作為獨當一面的太守,單憑一個勇字顯然不夠,張飛對下屬缺乏尊重,對士兵非打即罵,劉備多次勸說張飛此為取禍之道。但是張飛似乎改不了這個毛病,張飛鎮守大本營徐州時,張飛因一些瑣事與部屬兼地方實力派曹豹發生衝突,結果曹豹果斷將呂布引入徐州,導致徐州丟失,劉備家小悉數被俘。他的部下帶著漢中投魏,其後果是不是不堪設想呢,張飛的結局也終於被劉備言中,為虐待士卒,被部下殺掉。
其二、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謀略過人。
「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是三國誌對魏延的評價,說魏延不但勇猛,還善於和下屬打交道,不僅都對士卒很好,而且性格都很高傲。魏延投降劉備之後,一直跟隨劉備,也漸漸的得到了劉備的信任。相比於趙雲,魏延更能帶兵;相比於馬超、黃忠等降將,魏延更靠譜。
在任命魏延作為漢中太守後,魏延的守城策略更是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認可。
「若曹操帶傾國之兵而來,我為大王卻之;若偏將帶10萬人來攻,我為大王吞之。」
在場官員無不被魏延的豪言所震撼,魏延任職漢中後,也沒有讓劉備失望,整軍安民,為諸葛亮的北伐建立一個穩固的基地,公元230年,曹魏進攻漢中,而魏延卻率領一支偏師深入敵方的涼州,擊敗郭淮、費瑤,實現了他對劉備做出的承諾,魏延駐守漢中十餘年從未出現意外,一直到諸葛亮親自駐兵漢中,他才轉任他職。
其三、漢中太守,並不是一件美差
劉備得了漢中,其實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劉備只得到了漢中之地,卻沒有漢中之民,曹操退兵之時,把漢中的人口全部遷走了,鎮守漢中,不但要守住漢中,還要讓漢中恢復生產,漢中雖然地處咽喉地帶,但是人力貧瘠,資源缺乏。補給、軍需都不能自給自足,還要靠成都、益州支持。
其四、劉備的用人之術
劉備集團勢力已經逐漸擴大,萬事都靠著三兄弟顯然不行,劉備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幫助他實現匡扶漢室的理想,單單靠人才無休止的付出顯然不夠,也需要老闆的才盡其用,如果但凡是重任就交給自己至親的人,會讓新來的人覺得劉備集團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這樣不利於劉備集團的人才建設,這個時候如果把魏延從低級將領提拔成漢中太守,他會感恩戴德,更是樹立了一面教材,但凡有才,不問出身,不問過去,都會得到重用。
綜上,劉備用魏延擔任漢中太守,證明劉備看人識人能力都非常高超,也是平衡當時蜀漢勢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