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大戰長阪坡為什麼能在曹營來去自如?關羽麥城被圍卻難以逃脫?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趙雲大戰長阪坡為什麼能在曹營來去自如?關羽麥城被圍卻難以逃脫?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趙雲和關羽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當中,名聲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劉關張三人。他們的忠義之情,被後人所傳頌。同時還有一位,長阪坡上顯威名,勇救少主劉阿斗的常山趙子龍。雖然我們每個人對於三國或多或少的有所知道。

但是也只有電視劇中才能展現出那種場景,趙雲當年是怎麼在曹營裡七進七出,來回穿梭自如,是何等英武豪爽。但是形成反差的是,同樣是貴為「武聖」的關二爺,在東吳的二十萬大軍裡,卻不能殺出重圍?本文就帶領大家共同瞭解下趙雲的「七進七出」,還有關公的「兵敗麥城」。那麼趙雲長阪坡大軍中能殺個七進七出,關羽被二十萬大軍圍在麥城為什麼殺不出去?

首先分析趙雲大戰長阪坡。

話說趙雲在三國當中的武將排名中,地位還是挺高的。詩句中寫到:一呂(呂布)二趙(趙雲)三典韋,四關(關羽)五馬(馬超)六張飛,可以瞭解到歷史中,關於趙雲的武力排名,是僅次於呂布的。雖然這些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但足以證明一點的是,趙雲的武藝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那麼趙雲是如何在長阪坡上面,揚名立萬的呢?趙雲貴為「五虎上將」另外還兼領著「常勝將軍」的稱號。這些所有的名氣都是靠著自己能力獲取的。

當年長阪坡的時候,趙雲為什麼能這麼的英勇。我們先瞭解下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的劉備是駐守新野。當知道曹操要打攻打的時候,這是劉備是帶領著數十萬的百姓進行遷徙。這種遷徙速度讓劉備的軍隊前進的速度很慢,此外曹操的追兵又在後面,場面十分的複雜。

但是劉備只顧著全城的百姓了,然而自己的家人卻不知道去哪裡了。趙雲剛開始的來到劉備這裡,他的職位相當於相當於現在領導的貼身保鏢。說白了就是劉備在哪裡,他就會出現在哪裡。這也就在後面的很多時候,劉備遇到困難了,趙雲就會從哪裡冒出來,直接一槍挑翻對手。高覽就是一個絕佳的案例。

但是長阪坡這次是因為他們幾個人被衝散了,而趙雲是負責保護劉備一家老小的。但是無奈的是因為兵力太少,被曹軍給衝散了。劉備的家小不知道在哪裡,趙雲不放心,直接衝進了曹操的陣營當中。至於趙雲能夠衝出曹軍大營,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趙雲當年正處武力值為突出的年齡,而且就戰場經驗來說,也算是身經百戰的一位將軍。在演義中的長阪坡,趙雲力戰張郃,手中握有青釭劍,斬殺曹操的將領,尚能又能且戰且退。

其二,趙雲能夠活著,完全是曹操的下令。《三國演義》中記載道:

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

就連羅貫中老先生,對此也是相當的認同。趙雲能夠成功的七進七出,完全得益於曹操的愛才之心的氾濫。於是大軍中便沒有對趙雲下死手,因此趙雲能夠得以全身而退。

其次分析關羽兵敗走麥城,為何逃脫不了。

至於關羽兵敗麥城,這內因是關二爺的過分自信,再加上情商太差所導致的。外因很大程度就是孟達、劉封拒兵不發。古人流傳一句話,那就是「驕兵必敗」。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關羽當時是威震華夏,而且逼迫當時的曹操都快打算遷都了。還算是有些能耐的。

可惜的是,就在關羽高興之時,東吳的呂蒙便開始了白衣渡江的行動。並且成功的取得了南郡的都城,聯合陸遜斬斷了關羽回荊州的歸途。至此關羽只能退守到了麥城。而且身邊只有三百士兵。就在想要回往西川的小路上,被馬忠俘獲。《三國演義》中有記載:

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關平知父被擒,火速來救;背後潘璋、朱然率兵齊至,把關平四下圍住。

一代著名將領,就這麼悄然暗淡了下去。個人認為關羽在麥城兵敗這件事情上面,有以下三點。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關羽在威震華夏之前,剛剛找名醫華佗刮骨療毒,這完全類似於現如今的「內科手術」,傷筋動骨一百天來算的話。關羽也算是帶病出征,此其一也。另外關羽的年齡,三國演義中影視劇的表達是關羽在被俘的那一刻,滿頭白髮。可見當時的關羽,身體年齡依然不小,常年的征伐,以及不久之前的與曹魏的戰爭,讓這位武聖,也開始變得疲憊了起來。根本無心在進行一場大的戰爭,此其二也。

當時退守麥城的時候,手下只有幾百人,而且很多都是負傷,更何況糧草不足。缺糧少藥的將士們,對於戰爭的希望是無心再戰。直接影響到了士氣,關羽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一個人。看到官兵的如此場景,估計此時的關羽,也會很大程度上被自己的士兵所影響,此其三也。

關羽在退守麥城的時候,曾向上庸的劉封、孟達進行借兵,用來抵禦東吳的呂蒙和陸遜。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救兵的到來。這也間接性的毀滅了關羽的求生之路,此其四也。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趙雲和關羽二人所處的年齡段,還有他們武力值的巔峰期都是不一樣。更何況當年的趙子龍是因為曹操的一句愛才之心的緣故,而關羽則是因為痛罵孫權,讓孫權招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