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後劉備入蜀,留趙雲於荊州,領留營司馬(相當於警備隊長),專司內務,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時發生的。
隨後由諸葛亮帶趙雲溯江而上,入平益州,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護也,還是一名護衛統領性質的將領。而當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魏延都已是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趙雲與他們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劉備稱帝后,關羽已沒;馬超為驃騎將軍、來鄉侯、涼州牧;拜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領司隸校尉;黃忠已亡;魏延左遷鎮北將軍、都亭侯。次年,方陞遷趙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永昌亭侯,後又遷任鎮東將軍,到了這個時候,趙雲才與魏延平級。後一直未有陞遷。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失敗時,趙雲親自斷後,幾路兵馬中唯趙雲一路未曾有損失,然而回軍後也因此次戰役失敗,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後卒於任上。時魏延已是前軍師、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所以趙雲終其一生,其位不但始終不能與關、馬、張、黃相提並論,連魏延都未能超過。
縱觀趙雲一生的幾次大戰,每次都是在敗軍之際方顯趙雲的英雄本色。這樣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素質,正是作為一員大將應有條件。但很可惜,趙雲終其一生都未能立過大功,實在是讓人遺憾,那麼是什麼原因使趙雲不能立下豐功偉績呢?我想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所至的。
一、趙雲一生領兵作戰的機會不多,但這並不是因為趙雲的才能不足所至,而是由於劉備早期的勢力實在太小了,趙雲根本無兵可領,等到有機會領兵上陣時,趙雲已經是年近半百之人,比起魏國的幾位早已名揚天下的大將,趙雲成名和立功的機會來的實在太遲了。
二、趙雲性格十分穩重,處事極為嚴謹。《三國誌》和《志別傳》在這方面的記載都是一樣的,這樣的性格就使到趙雲的創造性思維受到約束,以至趙雲在主動進攻方面的謀略不如關、飛、魏等人。但這並不等於趙雲統率能力差,有些網友說趙雲的統率能力最多只有60,我想他大慨誤解了統率能力意義。統率能力應該是指管理約束部隊和指揮部隊臨陣作戰的能力,而不是調兵遣將,行軍佈陣的謀略。《三國誌》中對趙雲有這樣的評價:「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征南厚重,(征南指趙雲)征西忠克,(征西指陳到)統時選士,猛將之烈。」由此可見趙雲統兵作戰的能力應該是十分優秀的。三、無論是劉備時期還是諸葛亮時期,都需要一個絕對忠誠可靠、穩重能幹的人,來擔任統領中央禁軍的職務,而趙雲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趙雲就一直都沒有機會在外領兵駐防,這就使趙雲少了很多立大功的機會,當然這和趙雲不長於謀略也是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