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趙雲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提到劉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諸葛亮,畢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大家從小聽到過。緊接著大家可能再會想到的人就是張飛、關羽二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的。事實上其實劉備並沒有濟世之才,從籍籍無名到登上帝位,不能忽略的就是劉備有著一群才能突出的臣子,可以說沒有這些得力助手也就沒有後來的劉備。
在劉備這些得力助手中,有一個十分英勇的先鋒將軍,此人就是趙子龍,趙雲。趙雲應該是劉備手中的得力助手之一,早年便隨劉備征戰沙場。趙雲的英勇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像「七進七出長阪坡」、「飛身截江奪阿斗」此類典故大家從書上或者影視劇中看到過不少。劉備於趙雲有知遇之恩,趙雲於劉備亦有追隨之忠,再者趙雲也立下了赫赫戰功。按理,劉備成就偉業,趙雲應該也會飛黃騰達,可卻不盡然。
公元221年,劉備登上帝位,也就是在此同時,劉備履行承諾賞賜群臣,不過卻獨獨忽略了趙雲。為何厚賜群臣時不給趙雲封侯?稱帝時趙雲的作為說明了一切。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和曹操於漢川對峙,不過由於漢江決堤糧草緊缺,曹軍無奈只能撤軍,最後漢中便落入劉備手中。也就是在此時,劉備的勢力達到了鼎盛,自然此時的劉備也不再僅僅滿足於做一個「漢中王」。
古人都是十分謙虛的,所以劉備哪怕有登帝之心也並不會自己說出來,既有登帝之心,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那麼此時此刻臣子的作用就又凸現出來了。此時臣子們要對其進行勸諫,一表您登上地位是天命之屬眾望所歸,而這個時候並不能直接答應,需要臣子們「三請三辭」。 當時首先就由12名臣子勸諫,劉備拒絕了,緊接著諸葛亮又率重臣再次力諫,劉備略猶豫。
此時,正在等第三次勸諫,而此時需要張飛、趙雲等親近之臣進行勸諫,而偏偏此時正值關羽剛剛過世,張飛正沉浸在悲傷之中,並無任何話語。而此時的趙雲也並無任何行動。張飛無任何行動是由於關羽的事情,而趙雲無所表示確實因為其性格謹慎,目光長遠,不是很贊成劉備此時上位。作為趙雲的「老上司」的劉備也定然是知道其內心所想,卻不以為然,依舊登上了帝位。
大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備此後並不重用趙雲,繼位厚賞群臣時,眾人受賞,獨獨少了一個趙雲。當時張飛都晉陞為車騎大將軍,趙雲卻依舊還是原來的職位。直到劉備之子劉禪繼位後,趙雲才被封為永昌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