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敗於街亭,第二次北伐又再次受阻。曹真不愧為著名將領,當諸葛亮退兵會漢中的時候,已經料到了他再次出兵必走陳倉故道,於是在陳倉給諸葛亮預備了一個難啃的對手——郝昭。
這次,不管是在《三國誌》還是在《三國演義》諸葛亮都沒能拿下郝昭駐守的陳倉城。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實際上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失敗了,因為他連秦嶺都沒能出去,直接被人堵家裡啦!這場戰役用陳壽的話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建興六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當然諸葛亮是有收穫的,一個回馬槍幹掉了「猛將」王雙,具體操辦的可能是魏延:「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三國誌?諸葛亮傳》)但是王雙究竟有多厲害應該談不上,最多是個中郎將級別(少將級)的將領,至於比較他和誰打了多少個回合,那更是羅貫中的遊戲,不用跟著他的規則去玩鐵鍋燉自己。另一種是:「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三國誌·曹真傳》)這裡面的王生很可能就是王雙,說明他只是郝昭的副將而已。而且更說明曹真看穿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就是割占隴右,意圖自強。那麼就派人守在你去隴右必經的道路上,等著你來。其他漢中去往長安的地方,曹真並未主動派兵把守。這才真是料敵如神的一代著名將領,可惜在《三國演義》裡被人黑出了翔。
這裡有必要為曹真說幾句公道話,曹真其實是曹魏帝國第一個被授予「都督中外諸軍事」職銜的大將,也就是曹魏帝國的第一任執刀人。授予他這項權力的是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到曹丕死的時候曹真還加了「給事中」職銜,這個職位看起來只是讓曹真有了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研討的權力,但是曹真這個時候已經是「中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等同於曹魏軍總司令。他去參與大政方針的研討,他的意見你是聽還是不聽?這才叫執刀人!可見,曹真在曹魏帝國的份量之重可以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等到擊退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之後,曹真更是獲得了大司馬職銜,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地位之崇高甚至超過了諸葛亮。要知道謀朝篡位第一步就是獲取「都督中外諸軍事」權和「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
而且曹真這個人還有道德,他的兩個兄弟曹遵和朱贊早年和他一起在曹操手下打工,兩個兄弟早亡,曹真後來富貴了並沒有忘記兄弟,反而準備把自己的食邑分給兩人的兄弟:「遵、贊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贊子。」(《三國誌·曹真傳》)大得時人贊許。結果,到了《三國演義》裡面,連這兩個早死的兄弟也被拉出來涮了一把,被寫成了趙雲、魏延的刀下亡魂,何止是黑出了翔,簡直是黑出了天際。同是三國時代執刀人,曹真和諸葛亮後世的境遇怎麼會差距這麼大呢?當然,曹真是不認識羅貫中的,如果認識的話,一定會啃穿棺材板,叫上曹遵、朱贊去砍死他!
因為曹真是個行動派,擊退諸葛亮兩次進攻的他,已經準備還擊啦!
蜀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曹真為進攻蜀漢做了最全面的準備。但戰爭首先是以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開場的:「七年,亮遣陳戒攻武都、陰平。」(《三國誌·諸葛亮傳》)這位攻略武都、陰平二郡的陳戒是《三國誌》作者陳壽之父,本名叫陳式,陳壽為避父親名諱,在他的大作中改「式」為「戒」。諸葛亮自己則帶領蜀軍主力進至建威,郭淮本來想帶兵先打敗陳式,結果冷不丁發現是諸葛亮帶領的蜀軍主力,郭淮沒有勝算,只得把部隊帶回上邽堅守,等待曹真的命令和支援。
曹真卻下令郭淮撤守兩郡,這是因為在班固的《漢書》裡武都郡:7城,戶10120,人口81728;也陰平是從廣漢郡中分出來一個縣,原來是廣漢郡的一個外藩屬國,實際人口數量可想而知;就是說這兩個郡本來就是無主之地,地廣人稀又是窮山惡水,曹真認為沒有必要浪費兵力去爭奪,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趕快將雍州地方軍主力向上邽、陳倉方向集結,控制陳倉故道,對漢中形成軍事壓力。
同時,曹真以「都督中外諸軍事」的職權下令在上一次戰爭過程中完全沒有發揮作用的司馬懿荊州軍團,以原來孟達盤踞的新城郡為根據地向西沿漢水西進:「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配合自己攻略漢中;八月,曹真自己率領駐紮在關中的曹魏中軍主力部隊從子午谷攻擊前進:「真以八月發長安,從子午谷道南入」,關中其他部隊完成集結後沿褒斜谷和武威郡(會寧縣,紅軍會師的地方)南下漢中,具體來說雍州部隊走斜谷,涼州軍團走武威:「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道入」(《三國誌·曹真傳》)。
曹真這個作戰計劃和後來司馬昭的滅蜀作戰計劃有些相似之處,但又有不同。曹真的計劃是企圖集中兵力於漢中方向,奪回漢中,進而將蜀國壓制在成都平原一帶,結果卻差強人意。司馬昭的方案則是拖住姜維,迅速攻入漢中,利用蜀國戰略縱深淺的弱點,迅速滅蜀,結果一舉成功。造成這個區別的原因是諸葛亮率領的蜀軍主力還集中在漢中一帶,魏軍的進攻必定面對蜀軍主力,而且諸葛亮的戰略就是據地於國門之外,他興建「漢城」和「樂城」就是為了堵住山谷的出口,把曹魏軍團擋在蜀國大門之外,曹真統帥的虎豹騎再厲害在山地和蜀軍作戰也施展不開;司馬昭面對的姜維卻改變了諸葛亮的戰略,企圖「斂兵聚谷」誘敵深入再圍而殲之,加上姜維被猜忌,帶兵出屯沓中避禍,因此蜀軍主力部隊沒有配置在漢中第一線,給了對手突入核心的機會。
另外從客觀角度來講,曹真運氣也很不好。八月份大軍開拔之後,在子午谷曹真碰到了 一個月連綿不絕的大雨,導致山體滑坡,架設在山樑上的棧道都被衝垮,魏軍狼狽不堪:「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三國誌·曹真傳》)司馬懿的部隊也在進入鄂西山區後被山勢和雨水所阻擋:「軍次丹口,遇雨,班師。」(《晉書·宣帝紀》)這時的曹真已經喪失了先機,一個月時間之內,諸葛亮已經集結了包括李嚴部在內的蜀軍主力約10萬人:「亮命嚴將兩萬人赴漢中」 (《三國誌·李嚴傳》),在漢中地方以逸待勞,只等曹真前來挑戰。
望著這下不完的大雨,曹真只能撤軍了。他一定想起了當年和魏武帝曹操一起出征漢中和曹休一起擊破吳蘭的情景,想當年,他還只是一個虎豹騎的將軍,卻可以統帥天下最精良騎兵在戰場上拚殺,而今他已經是這千軍萬馬的統帥,卻被這霖雨所困,不能遂行大丈夫之志,何其鬱悶奈爾?
曹真這次對漢中的攻擊是曹魏帝國立國後第一次進攻蜀漢帝國,之後這樣的大規模進攻還有兩次,一次由曹真的兒子曹爽主持,一次又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主持,最終司馬昭取得了成功,一舉消滅了蜀漢帝國,當然這是後話。曹真仰天長歎,今生終不能見天下一統,九州歸一啦!於是傳令撤兵。自己回到洛陽後,就發病身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對手貶低成弱雞。彷彿通過罵對手白癡可以證明自己智商高一樣。其實自己想想,你戰勝的對手都是弱雞,你不過也就比弱雞強一點而已,相反凱撒的《高盧戰記》裡面從沒有誇過自己英明神武,反而說自己的敵人都很聰明強大,但最後都被自己擺平了,結論嘛!自己去琢磨吧!同樣的道理和諸葛亮對峙數年的曹真絕非蠢材,他和諸葛亮一樣有著一統天下的偉大志向。南征漢中之戰對少年喪父的曹真而言,是他身前實現曹操一統天下夢想的最後一次嘗試。那個時候曹真很可能已經病入膏肓,回去後不久便死了。和諸葛亮一樣,曹真這位曹操最信任的族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也沒有忘記養父一匡天下的大志,為此不惜以生命為賭注,企圖冒險博得成功,雖然功敗垂成,但英雄之氣仍令人神往。三國的確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