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入川時,劉備諸葛亮一直極力阻止的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入川時,劉備諸葛亮一直極力阻止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由於演義的渲染,關羽成為眾多英雄中人氣指數最高的一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桃園三兄弟義薄雲天,關羽和張飛為了劉備可以捨生忘死,劉備為了關羽張飛寧可放棄興漢大業,連貌美如花的孫小妹也不要了。這哥仨的情義真可感天動地,但是劉備和關羽張飛之間畢竟有君臣之分,他們之間也不能把啥話都說得太直白,有時候相互之間也要用各種形式進行暗示,我們可以笑著把他們這種暗示看做鬥智。

在劉備入川之後,關羽也曾跟劉備鬥智,如果關羽贏了,就能確保荊州不丟——當時關羽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就找借口入川換崗,有讀者對此事大惑不解:劉備諸葛亮為何極力阻止關羽入川?劉備相信兄弟可以理解,諸葛亮為啥出來攪局?

既然說到桃園三結義,讀者諸君就知道咱們今天的依據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誌》。不管是在演義小說還是三國正史中,劉關張的兄弟情義都是毋庸置疑的:關羽被害後,劉備

「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

孫權懼怕劉備復仇,開出的求和條件還是很有誠意的:「願送歸夫人,縛還降將,並將荊州仍舊交還,永結盟好。」

但是一心替兄弟報仇的劉備連諸葛亮的面子也不給了,他先是把諸葛亮的勸諫表章摔在地上,然後又對諸葛亮的大哥喊打喊殺——魚水關係怎比得上兄弟情義?

在演義小說中,劉關張三兄弟的情義感天動地,但即使是兄弟之間,也會鬧些小彆扭,大家也都有自尊心和小想法。飯鏟總會碰鍋沿,舌頭不能不碰牙,張飛也曾對劉備發脾氣:「陛下今日為君,早忘了桃園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報?若陛下不去,臣捨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

面對三弟的指責,大哥劉備馬上表態:「我跟你一起去,共伐東吳,以雪此恨!」

從這些事情來看,劉備和張飛的作法,都令人感動。但是在此之前,劉備跟關羽還是比較客氣的,兩個人之間也鬧過一些小誤會。

在呂布死後,關羽自信打遍天下無敵手,看誰都像插標賣首的,劉備很給他面子,什麼事情都是商量著來,從來不肯直接下命令。

劉備入川受挫,要從荊州緊急抽調援兵,但是荊州必須有人留守。諸葛亮趙雲威望不足,張飛喝酒誤事,留守荊州的最佳人選就是二弟關羽:擅長水戰,比趙雲有威望,比張飛更穩重。

為了讓關羽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遵命留守,劉備採取了比較委婉的方式暗示關羽,這一點連諸葛亮也看出來了:「今教關平繼書前來,其意欲雲長公當此重任。雲長想桃園結義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責任非輕,公宜勉之。」

一聽諸葛亮解釋,關羽也理解了大哥的苦心和對自己的尊重,於是更不推辭,慨然領諾:「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劉備本可以直接下令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而讓關羽留守,但劉備是一代梟雄,他是想讓關羽主動承擔這個重任,也要讓諸葛亮主動交權——畢竟坐鎮荊州位高權重,也算事實上的荊州牧。所以劉備用一個關平送信這個方式,表明了對關羽的完全信任,要是換做別人,是要有兒子留在劉備身邊當人質的。

這就是劉備的帝王之術,讓關羽心甘情願地替大哥看家護院,而關羽成為荊州之主後,有點膨脹了,他先是要入川跟馬超比試,後來居然拒接劉備給他的前將軍、五虎大將之首封號,而且是勃然大怒,連將軍印都不接。

看起來關羽這件事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拒接將印,等於抗旨不遵,說輕一點是不尊重大哥,說嚴重一點就是有不臣之心。

關羽熟讀左傳,深明春秋大義,而且也絕非莽撞之人,他這麼做實際是另有目的,這目的他早在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前就已經表達出來了:離開荊州入川,請主公大哥另派人坐鎮荊州。

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原著,就會發現關羽已經有點位高權重尾大不掉之嫌了,甚至連孫權也不懷好意地要跟自己聯姻——孫權那廝一貫喜歡把別人放在火上烤,他要跟關羽聯姻,實際是把關羽擺到了一方諸侯的位置上,跟劉備平起平坐了。

高處不勝寒,關羽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所以他使性子發脾氣,就是想讓劉備把他調到身邊,但是他的一番苦心,都被諸葛亮給攪合了:要入川跟馬超比試,諸葛亮一封表揚信堵住了關羽的嘴;拒接前將軍印信,也被諸葛亮面授機宜的費詩說服了。

後漢三國時期,可沒有現在的通信方式,再加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關羽跟劉備溝通十分困難,所以他想入川跟大哥面談,最好是「賴」在西川不走——還是跟大哥打仗痛快省心,在荊州軍政一把抓,每天案牘勞形,連刀法都生疏了。

關羽想入川,甚至採用了極端的辦法,但是在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下,關羽的願望落空了,關羽也知道自己錯了:已經成了事實上的荊州牧,再跟大哥發脾氣,會讓兄弟情義出現裂痕,所以他才會對地位低微的費詩「再拜」——這已經是超常規的禮節了,他對劉備也不用再拜,一般拱手行禮就可以了。

關羽知道自己錯了,想入川又被阻止,他只能接受諸葛亮以劉備名義下達的命令:「費詩方出王旨,令雲長領兵取樊城。雲長領命,即時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為先鋒……」

關羽在荊州雖然沒有幾個能打的武將,但是周倉關平都比糜芳傅士仁能打,之所以讓糜芳當先鋒,實際還是要讓大哥劉備放心。

讀者諸君請試想一下:關羽要入川跟馬超比試,馬超敢應戰嗎?關羽跟黃忠惺惺相惜有互相饒命之情,又怎麼會因為「與黃忠同列」而勃然大怒(咱們說的是《三國演義》)?

種種跡象表明,自從孫權派人來提親開始,關羽就想撂挑子了:守荊州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丟不丟荊州暫且不說,幹不好連兄弟都沒得做了!

於是關羽一心要入川,劉備諸葛亮則千方百計阻止他入川:除了關羽,還真沒有人能擔此重任。諸葛亮是荊州坐地戶,又有個大哥在東吳,曹操還送給他五斤雞舌香,如果諸葛亮守荊州而又沒有關羽張飛趙雲同在,劉備還真有點不放心;張飛曾經替劉備守徐州,結果連劉備的老婆孩子都丟了;趙雲雖然很能打也絕對忠心,但是他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威望似乎也稍顯不足。

通盤考慮,關羽入川是萬萬不可的,諸葛亮極力阻止,也是從大局著想。所以在關羽諸葛亮劉備三人鬥智中,誰都沒有錯,要說有錯,就是劉備集團人才太少了,怎麼安排都是捉襟見肘——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都不可替代,馬超雖然閒著,但絕對不可重用,如果把荊州交給馬超,劉備也會擔心自己變成第二個韓遂。

思來想去,劉備對關羽絕對信任,也找不出替換人選,就只好請諸葛亮出來攪局——關羽畢竟是一員武將,在計謀上無法跟諸葛亮相比,所以他的入川計劃只能落空。最後的結果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顧此失彼,被孫權端了大本營,最後連荊州也丟了。於是有人說:如果鎮守荊州的不是關羽,荊州可能就不會丟。

這話看似事後諸葛亮,但有一點無法辯駁,那就是荊州確實是在關羽手裡丟掉的。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劉備對關羽過分信任了:既沒給他增兵派將,也沒給他派一個得力助手謀士參謀——如果把趙雲魏延派回來一個替關羽看家,即使襄樊失利,關羽也可以後顧無憂。

甚至有人設想,法正要是到荊州輔佐關羽,可能就不會英年早逝了:荊州氣候比成都養人,在辣椒沒有傳入中土的時候,濕氣很重的西川日子並不好過——沒有辣火鍋,冬天很遭罪。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演義小說可以假設,要不然就沒有《反三國演義》了。於是我們可以這樣假設:如果關羽知道自己跟大哥發脾氣的後果很嚴重,積極申請入川獲得劉備批准,諸葛亮也沒有出於好意出來攪局,荊州還會丟嗎?如果關羽入川給劉備當先鋒,荊州應該交給誰來鎮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