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晚年為何會投降關羽?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於禁晚年為何會投降關羽?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嗎?

說到於禁,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曹魏陣營中,有一位原本有機會坐二望一,名列亞軍的英雄人物,但很可惜,他同時也是「晚節不保」這個成語的最佳三國代言人,這個人就是於禁,於文則。

左將軍於禁在五虎良將裡排名第三,不過他在後世的評價,卻是高開低走,江河日下。造成這個結果的最大原因,通常會指向於禁生涯末期的一場重要戰役一一樊城救援戰。

在這場戰役中,於禁任務失敗,最後還投降對手關羽。如今時過境遷,讓我們嘗試回顧事發現場,於禁做出這樣的抉擇,到底是情有可原還是罪該萬死?

01救援樊城,於禁的不歸路

在樊城救援戰當中,於禁有哪些重要戲份呢?我們在開頭先做個簡單介紹。

公元216年,於禁因為之前的眼兗州爭霸還有官渡之戰當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升上了左將軍,還獲得假節鉞這樣的殊榮,堪稱是到達了人生的高點。

三年後,關羽北上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曹操就派於禁、龐德帶兵救援。戰爭發生在秋季,碰巧遇上大雨連綿,導致漢水暴漲,關羽就把握住這個機會,秀了一波水淹七軍。

這個神操作,後來還被陳壽重點圈起來,送給了關羽威震華夏的名號。關羽這邊在開心慶功,於禁、龐德那邊就愁眉苦臉了。

他們登上高躲避洪水,於禁的手下雖然還有3萬名士兵,但仍不幸兵敗遭到俘虜。然而,在關羽審問戰俘的時候,龐德寧死不屈,於禁卻選擇投降。

後來孫權派出呂蒙背刺關羽成功,戰俘團中的於禁就被移交到東吳,一直等到曹丕即位,孫權釋放出了俯首稱臣的善意,才把於禁遣送回魏國。

頭髮斑白的於禁重回家園,過去提拔他的曹操已經去世,見到了小老闆曹丕,心中縱有千言萬語言,也難以開口。

但是曹丕拍拍他的肩膀:於將軍,你什麼都不用說,你的苦衷我都知道。原本以為這兩下拍肩是溫暖的安慰,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殺人於無形的化骨綿掌。

沒隔幾天,曹丕就傳令給於禁,說要派他到東吳進行親善外交任務。不過,卻特別交代:於將軍,出任務之前,可以麻煩你到我爸墓前上個香嗎?

於禁就奉命來到曹操的陵墓中,卻發現那裡擺了一幅畫,靠近一看,畫的內容,竟然是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奮勇抵抗,於禁跪地求饒,當下於禁彷彿被無聲的閃電打到,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雖然沒有一口鮮血噴在地上,但也相去不遠了。

史書記載,於禁在看完這幅「名畫」之後,就因為羞愧而死。在於禁死後,曹丕還補了一刀,替他起了個謚號叫做「厲侯」,這是非常不好聽的形容詞。

02投降的3個理由

看完了於禁投降的前因後果,雖然歷史不能夠重來,但是公堂之上假設一下也是合理的。我們不妨設身處地的想想,於禁當時選擇投降或者不投降,各自會有哪些考量?

我如果是於禁,願意投降的理由,大概可以歸納出3點。

第1個理由不讓人意外,老將不死,我還想回家見家人,就是想和家人共度餘生。並非所有人的人生價值,都是建立在忠義或者熱血燃燒自己上面。

於禁是人,他家中也有妻小等著他回去,他知道自己是老將,如果活著會到魏國將功抵罪,罪不至死。

第2個理由是,於禁認識曹操太久,他太瞭解曹操了。過去有兩個深獲曹操信賴的官員,叫做畢諶和為魏種,在兗州叛亂時期,他們都曾經跳船投降過,最後一樣沒事。

說個更有名的例子,曹操東征徐州的時候,劉備兵敗關羽被俘虜,當時關二哥也是投降,曹操在意個人的才華,沒有那麼在意他換過幾家公司。

第3個可能讓於禁選擇投降的理由,是來自於一個間接證據的推測。於禁會不會是為了保全手下三萬士兵的性命,而做出這個讓自己一生清譽毀於一旦的決定?

我們從史料上推測,在當時的天氣狀況之下,曹軍陣營已經毫無取勝可能。於禁在不願意增加無謂傷亡的前提下,和關羽達成了君子協定:我願意投降,但是你必須答應留下我部屬的性命。

要知道,幾萬人的降卒可不是小數目,放回家擔心搗亂,留下來又要派人看管,最麻煩的還是他們一個人一張嘴,每天三餐再給你消耗糧食。

在《呂蒙傳》當中就有記載,關羽抓到於禁的數萬兵馬後,由於糧食短缺,就取走了湘關米糧。而孫權聽到了這個消息,就派呂蒙出兵準備偷襲任務。

基於這個記載,有些人就懷疑,關羽之所以願意冒著風險,帶著幾萬名剛投降的新兵行動,就因為他和於禁有過男子漢的約定。

我必須要說,上述這些證據,其實是有些薄弱,而且太過戲劇化,畢竟於禁這個人向來是以治軍嚴謹聞名,好比像是陣前倒戈、不聽號令等行為,用他自己過去的標準來看,都是重罪。

我比較傾向於,還是要把想活命這個理由拉進來一起考量,保證下屬性命的動機也許存在,但未必是主因。

03不投降的3個理由

分析完投降三要素,接下來我們就討論一下,有哪些可能會讓於禁想要死戰到底的理由。

第一個考量,其實就是對曹軍軍紀的影響。於禁是一個老將,但他同時也是高居曹軍外姓將領坐二望一的地位,連你都要投降,別人會怎麼想?

曹操不是沒有遇過手下跳槽,就拿魏種來說,當曹操得知他要離開的時候,一開始也是很火大,氣得說:魏種,你有種就死出去,不要回來被我抓到。

但當曹操真的抓到魏種之後,又怎麼樣呢?愛惜他的才華 ,還派他去當河內太守。接著來看曹操聽到於禁跳槽的反應,他反而沒有震怒、翻桌這種激烈的情緒,而是:哀歎者久之。

你可以想像,當曹操同時收到兩則電報,一則是龐德殉國;另一則卻是認識30年的下屬於禁投降。他心中的糾結有多複雜,這可能比聽到於禁戰死,還更加難過。

拒絕投降的第2個考量,雖然有一點事後諸葛亮,但是於禁其實是有機會預測到的,那就是曹操雖然是現在的老闆,但未來的小老闆可是以愛記恨而聞名的曹丕。

曹操雖然很哀歎於禁投降,但仍然善待他的親族及家人。我自己猜想,萬一於禁在被遣送回國的時候,曹操還活著,也不至於會對他做出像曹丕那樣過分侮辱舉動。

前面說到,曹丕除了派人在老爸的墳墓旁作畫諷刺於禁之外,他其實還做過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於禁在當戰俘的時期,經常被東吳一位叫做虞翻的大臣出言調侃,不過於禁都吞了下來。

後來回到魏國,大概是有跟曹丕討論過自己在吳國受到什麼樣的對待,就順帶提到虞翻這個人。曹丕就問他:哦,那你覺得虞翻調侃你調侃的不對嗎?

於禁哪有什麼資格去說別人,當然只能回答:沒有,虞翻說的沒有錯,我敗軍之將,沒有什麼好辯解的。

曹丕聽了,竟然接話稱讚起虞翻:沒想到這個東吳大臣這麼有見地,以後我們聊天的時候,旁邊就放一張空椅子,算是給虞翻的尊重。

這樣子的行為,連宋朝的司馬光都看不下去,他認為曹丕可以判於禁軍法,可以廢他的官位,卻選擇用畫諷刺他,設空椅子這種手段來表達不滿,毫無君主的格調可言。

04如果給於禁再選一次

如果給於禁再選一次的機會,我會建議他:不管你怎麼選都好,但是在決定之前,千萬要搞定你身旁那位隊友龐德,兩個人的口徑要一致。

在東漢末年這種亂世,人想要安身立命,並不是多大的罪過。我們單獨來看於禁投降沒有錯;龐德死戰到底也沒有錯,但兩個人擺在一起,於禁就變成大錯特錯,死定了。

這就像兩兄弟放學去河邊玩,玩的一身泥巴回來,哥哥是泥巴人,弟弟也是泥巴人,母親看了就無奈的說,你們這兩個孩子,真不讓媽媽省心。

但如果換個場景,萬一今天的狀況是哥哥滿身泥巴,弟弟的衣服卻一塵不染,這母親就會說:你這個哥哥是怎麼當的,看你弟弟多乖!於是哥哥被罵到臭頭,弟弟則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寶寶。

你要說弟弟是故意陷害哥哥嗎?其實未必,很可能他當天只是剛好穿了一件喜歡的衣服,不想要弄髒它而已。

這就跟龐德之所以不願意投降關羽一樣,背後也有很複雜的脈絡。有時我會想,要是當時有電話,讓巧言令色的張文遠,給於文則耳提面命一下,也許這個故事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換做是你,你會給於禁什麼樣的建議呢?歡迎留言探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