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於禁的「左將軍」地位有多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於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跡後評曰:「(魏)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其中,就於禁來說帶兵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異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
在官職上,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同年八月,曹操以鍾繇為相國,於禁也在後來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對於左將軍一職,也成為於禁在曹魏最高的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於禁的「左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一
《三國誌》中記載:(於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左將軍,古代官職,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僅次於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在漢末三國時期,左將軍和前將軍、右將軍、後將軍並稱為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彼時,四方將軍既可以執掌京師的兵馬,也即護衛京師,也可以駐守邊境。
就於禁這位武將來說,《資治通鑒》記載,曹仁(征南將軍、假節)曾經命令於禁(左將軍、假節鉞)屯駐在樊北。彼時樊城北部正好就是曹魏勢力和關羽勢力的交界一帶。因此,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於禁奉命率領七軍前去支援。當然,非常可惜的是,關羽水淹七軍,於禁在無奈之下,歸降了關羽。不過,從支援襄樊來看,於禁手中顯然握有一支數萬人的兵馬。而這,無疑體現出左將軍這一官職的重要地位。
二
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基本上還遵循東漢時期的慣例,從高到低大致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因此,就於禁來說,其左將軍一職,屬於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理論上,曹魏的武將之中,最多只有四人可以在地位上超過左將軍於禁。
但是,實際上,在曹魏的武將中,還有大司馬、太尉這兩個榮譽官職,也即大司馬、太尉的地位,和大將軍是差不多的,只是實權不如大將軍。並且,在前後左右四方將軍中,前將軍、右將軍的排名,實際上也在左將軍之前的。前將軍自然不用說了,而因為古代歷史上「以右為尊」,所以右將軍的排名,自然也在左將軍之前,在左將軍之後,顯然就是後將軍了。
三
東漢末年,劉備、呂布這兩位諸侯,曾被東漢王朝冊封為左將軍。而就馬超來說,則被蜀漢冊封為左將軍,排在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之後。至於曹魏,在於禁之後,張郃曾晉陞到左將軍一職。因此,在漢末三國時期,能夠擔任左將軍一職的武將,基本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在此基礎上,左將軍於禁,在曹魏武將中,自然屬於地位較高,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又掌握兵權的高級武將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左將軍這一官職,於禁還有一個「假節鉞」的權力。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曹操只授予於禁假節鉞的權力,至於張郃、徐晃、樂進、張遼等人,最多只是「假節」,還沒有到「假節鉞」。那麼,問題來了,左將軍於禁的「假節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四
最後,「假節鉞」可以理解為代替皇帝的出行,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可行使相應的權力。漢末三國時期,武將「假節鉞」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左請示、右匯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將士。鎮守荊州期間,劉備就明確授予關羽「假節鉞」的權力。
不過,也有歷史學者認為,在晉朝之前,假節、假節鉞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禮儀不同。例如,假節的辛毗可以依據皇命而約束假節鉞的司馬懿。當然,不管怎樣,因為獲得了假節鉞,這意味著於禁獲得了曹操的充分信任。大家都知道,愛之深,責之切,正是因為如此信任和器重,所以等到於禁歸降關羽,曹操也忍不住歎息,沒想到於禁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反倒不如年輕的龐德。
在關羽敗亡後,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於禁回魏國。對此,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就曹操冊封的安遠將軍,屬於雜號將軍的一種了,在地位上完全不能和左將軍一職相提並論了,也即雜號將軍和左將軍之間的地位差距,完全可以稱之為天壤之別。因為歸降關羽這一行為,於禁在曹魏的左將軍一職,自然不復存在了。當然,為了安撫於禁,曹丕給了他一個雜號將軍的官職。但是,性格不夠寬容的曹丕,並沒有真的原諒了於禁。不久之後,魏文帝曹丕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於禁降服之狀,於禁見到後,便因此羞愧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