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著名猛將,五子良將裡誰最厲害?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手下的著名猛將,五子良將裡誰最厲害?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於禁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三國誌

陳壽在《三國誌》中將張遼、於禁、樂進、張郃、徐晃五人事跡合傳,並且在其傳給予他們高度評價「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稱呼他們為「五子良將」。那麼,曹操集團這五大著名將領之間的排名又是什麼呢?

如果要排出「五子良將」第一名,大部分人應該會支持張遼,因為「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想必只要對三國故事有所瞭解就知道,張遼以區區八百人,就打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還差點活捉孫權,而且張遼是唯一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的。

至於最後一名,大部分人應該會認為是於禁,因為於禁在樊襄之戰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晚節不保,率領七軍三萬大軍救援曹仁,卻如此輕易的被關羽安排得妥妥當當,都不知道於禁怎麼成了五子良將。

南征北戰的於禁

有人會說,於禁被關羽打的那麼慘,還辜負曹操的信任折節投降關羽苟且偷生,憑什麼能夠排第三,他更不不配和其他四將相筆,只配當倒數第一。但是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因為於禁的一次失敗就否認他,而且於禁的對手可是劉備集團最強著名將領——關羽,關羽可是連對手都忌憚的著名將領:白馬之戰於萬軍之中取袁紹大將顏良首級,解白馬之圍;樊襄之戰威震華夏,打得曹操一度準備遷都以避鋒芒。於禁輸在關羽手上並不丟人,水淹七軍歷史上記載是天災,就算其他四子率領七軍救援曹仁,結果也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除了被關羽生擒是於禁的污點以外,於禁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並沒有失敗過,曹操還稱讚他可以和古代著名將領相提並論。於禁征戰多年,廣威、呂布、張超、黃邵、袁術、張繡、眭固、袁紹等人,都曾為於禁的手下敗將。曹操任命於禁為主將而不是其他人,統帥七軍三萬支援關羽,也證明了在曹操心中於禁的軍事能力是最強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赤壁之戰曹操損失慘重都讓曹仁死守江陵,關羽僅僅是打敗了三萬曹軍,曹操就想要遷都避關羽鋒芒了,解釋了為什麼曹操得知於禁投降以後表現的特別遺憾與失望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千金易得,一將難求」連於禁都輸了,其他將領還不如於禁呢,還有誰能抵擋關羽呢?其實如果不是樊襄之戰於禁晚節不保,他真的可以稱為戰神。

逍遙津之戰只因對手太弱

至於張遼,他的成名之戰就是逍遙津之戰,史書記載張遼以八百死士,打敗孫權十萬大軍,孫權差點都沒用活著回去。可是評價一場戰役,不僅僅只是看戰爭情景,還要看對手是誰。張遼面對的對手,是號稱「孫十萬」的孫權。孫權多次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可是卻被魏國死死摁在合肥城下,至死也沒有奪南一寸土地。

孫權第一次打合肥,被蔣濟一封信嚇跑。

孫權第二次打合肥,即逍遙津之戰。

孫權第三次打合肥,被滿寵伏兵打敗。

孫權第四次打合肥,魏明帝御駕親征,孫權不戰而退。

孫權的軍事能力差得沒邊,他又喜歡親征,不願意讓陸遜上,所以張遼能夠打敗孫權並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如果換其他四位上,結果也肯定是差不多的,所以逍遙津之戰並不能說明張遼軍事才能高過於禁。而且逍遙津之戰,只不過是擊潰戰,不是殲滅戰,並沒有給東吳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損失。要知道東吳軍隊是由很多部曲組成的,這些部曲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這也是解釋了為啥東吳每次北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部曲都想著保存實力呢,能跑就跑。這些潰敗的吳軍最後又會回到部曲,進入編製。如果說論功行賞,實際上於禁立的功是遠遠多於張遼的,當年他一舉擊敗黃巾軍,也不比逍遙津之戰差。

綜述,比起張遼,於禁才是五子良將第一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