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賈詡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三國是亂世,更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暫且不說能征善戰、以一敵百的武將,光是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外的文臣謀士參謀,就如天上的繁星般閃耀於歷史長河之中。而賈詡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算無遺策,言無錯語,堪稱當時最聰慧的人之一。其計謀的靈感都得益於他善於洞察敵方的心理定勢,反其道而行,來個出其不意。曾兩次打敗曹操,更暗助曹丕稱帝。
賈詡是曹操集團的重要謀士參謀,時人稱他「有良、平之奇」。陳壽將他與著名的穎川士族領袖苟或、荀攸合寫一卷,居於非常顯赫的位置。他從東漢末年一直到魏文帝幾十年間,一直處在政治的最中心,卻能夠獨善其身,最終壽終正寢,相比其他眾多謀士參謀,可謂幸甚。
賈詡詡生於甘肅普通人家,這地方並非禮儀之鄉。所以他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時被察孝廉為郎,後因病辭官。公元195年,董卓舊將郭汜、李漼一方挾持公卿,一方挾持皇帝,牽連而死的百姓數以萬計。在這長戰役開始之初,李漼由於手中有漢獻帝劉協,一度出於優勢。可是,隨著鎮東將軍張濟從陝西前來參戰,使得傷痕纍纍的李漼和郭汜不得不暫時停止爭鬥。
李漼也好,郭汜也好,當然知道張濟耍的什麼把戲,一旦漢獻帝劉協前往弘農,李漼和郭汜就將淪落為叛賊,天下諸侯必群起攻之。形勢非常緊張,三方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誰也不敢搶先下手。但是賈詡只憑借一句話,就改變了當時的局勢。賈詡說:「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
賈詡說得不錯。一旦李漼等人放棄兵權,一個負責治安的小小亭長,就能把幾個人抓了。可是如果率領大軍攻打長安的話,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正因為賈詡的建議,李漼和郭汜兵犯長安,並且開始了長達三年的統治,李漼和郭汜在長安,比起董卓的殘暴,有過之無不及。
之後賈詡投靠張繡,開始了他奇謀妙策的人生。 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張繡,包圍了張繡據守的穰城。此時,曹操獲悉袁紹想乘虛襲擊許都,迎獻帝而號令天下,便立即從穰城撤兵。張繡率兵尾隨追擊曹軍,劉表也派荊州軍配合,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不想曹操竟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不甘失敗,決計率兵追擊。在聽從賈詡的計謀之後,聚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就這樣接連兩次將曹操打敗。
這讓曹操開始注意賈詡,並且張繡之所以投降曹操也是因為賈詡的建議,更重要的是,張繡降曹,會避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這是送給曹操的最大見面禮。之後更是在官渡之戰中幫助曹操堅定戰勝袁紹的必勝信心。在大軍糧乏不繼、曹操有退兵之意而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分析道:「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賈詡的「四勝論」對袁、曹雙方統帥政治軍事才能的對比分析,準確精闢,大大堅定了曹操取勝的信心。戰後,賈詡升任太中大夫。
最重要的是賈詡在曹操繼承人的問題中巧妙回答,曹操代漢自立的步伐加快。但在選立繼承人問題上,一直猶豫不定。曹丕暗中問計於賈詡,他建議應低調做人,恭謹處事,以孝為先,不違子道。特別是曹操向他徵求意見時,賈詡以袁紹和劉表廢長立幼的失敗教訓,希望曹操不要步其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