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公元221年,劉備傾整個蜀國之力討伐吳國,而當時劉備的名義就是要為自己死去的兄弟關羽報仇。儘管當時蜀國內部人員大多不同意劉備東征,但是劉備仍然堅持要親自帶兵討伐孫權。而當時劉備剛做皇帝三個月,蜀國內部發展的只能說一般,無論是從軍事還是經濟上來說,都應該算是三方里面最弱的一方。而且當時曹丕對於漢中之地虎視眈眈,按道理來說劉備此時應該做的是致力於蜀漢發展。而此時為何卻要行禮去討伐吳國呢?難道真的只是為關羽報仇嗎?
當時劉備出兵的確是為了給自己的兄弟報仇,不過這並非是劉備出兵荊州的唯一原因,而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奪回荊州。因為當時荊州無論是從蜀漢內部的發展,還是整體的戰略意義佈局上來說,對於蜀國都非常的重要。而且如果不奪回荊州的話,對於整個蜀漢內部的發展沒什麼好處。有這樣的觀點也並不是貿然定論。在筆者看來劉備要收回荊州,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
第1個原因為了穩定蜀漢內部的統治局勢。可能很多朋友對於如此的一個觀點不太理解,當時整個蜀漢內部是反對劉備東征的。按道理來說此時應該不打仗才算是穩定局勢,為何說打仗是為了穩定局勢?準確的來說劉備是為了穩定益州內部的荊州派,當年劉備在入蜀之時,所帶領的荊州人員後來也成為了蜀漢的重要管理人員。而這些人雖然說他們在蜀中地區做官,但是大部分家人還是留在荊州。而曾經荊州還是在劉備的統治之下時,他們還可以回家探親。但是此時荊州已經到了東吳的手中,而荊州派勢必會對自己的家人有所思念。而如此的一個局勢很可能造就的一個結果就是荊州派人士會逃回老家,或者說幫東吳做奸細。這兩種結果對於蜀漢的發展都不好。
第2個原因,荊州的軍事位置非常的必要。如若能夠佔據荊州,也就相當於守住了益州的門戶。如果荊州一直在劉備的手中的話,那麼如果孫權想要攻打自己,必須得先過荊州這一關。有了這一層的防護,則可以讓蜀中地區更為的安全。同時如果劉備想要出蜀,有了荊州做根據地可以直接從東線出兵,無論是對付曹操還是對付孫權,都有著一定的方便性。
但是荊州丟失之後,當於劉備也就丟失了東線的門戶。想要出蜀只能夠通過北上漢中一條道路,從而讓自己的軍事動向變得更為單一。相當於蜀國的軍事力量只能夠北上對付曹魏。而對於孫權則處於一種被動防禦的狀態。如果孫權趁劉備在北線用兵之時,在東線背後捅刀子,那麼對於整個蜀漢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同時荊州也是當年隆中對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因此劉備才會想盡辦法的將此地給奪回來。
第3個原因,荊州是蜀漢重要的經濟還有糧食來源。雖然劉備佔據了益州地區論地理位置上要比荊州大得多。但是此地山脈眾多,而且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無論是從糧食還是從金錢上所能夠收上來的稅收,很難維持當時蜀國的軍事需要。而與之相對比的,荊州雖然說地盤比較小,但是土地平闊,人口眾多,農業技術生產也相對先進。一直是劉備一個重要的糧食收集地,這也是劉備入蜀之前的起家之地。同時荊州地區的貿易也相對豐富,擁有荊州也相當於擁有一個穩定的稅收。而荊州的丟失相當於讓劉備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糧袋子和錢袋子,本來劉備這邊整體的經濟情況都相對緊張,而荊州的丟失只會讓劉備的情況更為的窘迫。
也就是因為以上三個原因,當時劉備才會選擇出兵東征孫權。當時荊州剛被孫權奪去兩年,荊州的百姓還並沒有徹底的被東吳所教化,因此來說此時奪回荊州還相對容易一點。再加上當時曹丕剛剛上位,相對於曹操相比曹丕在軍事水平上來說,和他的父親的確不是一個檔次。如果再過一段時間,等曹丕能夠熟練的掌握魏國大局之時,很可能曹軍會再次向漢中用兵,到時候劉備可能就沒有那個時間和兵力來討伐孫權了。同時劉備剛做上皇帝,也需要做一件事情來給自己立威。
綜合的來說,當時劉備東征孫權並不是簡單的為關羽報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奪回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