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劉璋和益州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劉備能順利進入益州,其中有兩個原因值得深思。其一,是劉璋闇弱,引狼入室,從而葬送了父輩基業;其二,是益州本地的士族反水,讓劉璋無能為力,只好將益州拱手讓出。說到這,不少讀者或許有疑惑,為何益州本地的士族會反叛劉璋呢?
劉備
從《三國誌》記載可知,原來劉焉(劉璋之父)當年入蜀之時,便採取了暴力手段壓制士族的發展。劉璋即任以後,益州本地的士族仍然被死死打壓,無法出人頭地。那麼問題來了,劉璋到底憑借什麼掌控益州二十載呢?
劉璋
1、劉焉入蜀,以武力鎮壓
劉璋的父親劉焉,在東漢末年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雖然同為漢室後裔,但跟家道中落的草根劉玄德相比,劉焉的身份可謂是高了幾個層次。憑借漢室宗親的身份,劉焉在成年以後,便通過他人舉薦進入朝中,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等重要官職,並逐漸成為太常,位列九卿之一。但站得越高,劉焉便越能感受到東漢王室的日漸衰微。
當時,天下已亂象頻生。為了尋求一安身立命之所,劉焉遂主動向朝廷請旨,要前往益州戍邊。不僅如此,劉焉還提出了重設州牧,以此加強地方長官的權力,從而方面他們更好地穩定局勢。沒過多久,席捲中原各地的黃巾叛亂爆發,劉焉的提議被漢靈帝通過。不過,他們也沒想到,州牧的設立也拉開了漢末諸侯割據混戰的序幕。
當時的益州刺史叫做郤儉,為人貪婪奢靡。劉焉的出發點本是好的,他想要整頓吏治,恢復益州秩序,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不過,因為道路阻塞,劉璋還沒到益州,郤儉便被黃巾軍首領馬相殺死了。
沒過幾天,組織性很差的黃巾軍又被益州從事賈龍擊潰,劉璋這才被前者迎進了益州。劉璋也很精明,他自知根基不深,便將治所放置在了綿陽。與此同時,劉焉又拉攏了當地大教派——五斗米教頭領張魯,令其進駐漢中。張魯佔據漢中後,劉焉又借口道路已斷,遂與朝廷斷絕來往,並開始整治益州境內的豪強士族。
張魯
據《三國誌劉焉傳》記載:「焉上書言米賊斷道,不得復通,又托他事殺州中豪強王鹹、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犍為太守任岐及賈龍由此反攻焉,焉擊殺岐、龍。」不難發現,劉焉入蜀時帶了不少手下,在他們的幫助下,劉焉開始對豪強進行嚴酷打壓,並逐漸通過武力一步一步掌控住了益州。當益州本地士族反應過來時,劉焉早已大權在握,其麾下的元老將領,也逐漸形成了東州集團。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東州集團掌控著益州的軍政大權,本土士族只好暫時蟄伏起來。
2、收歸流民,組建東州軍
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劉璋如此闇弱,他肯定是得到了東州集團的幫助。除此之外,東州軍的存在,才是劉焉劉璋父子手中的一把利劍。那麼這支東州軍,是如何來的呢?據《後漢書靈帝紀》記載,在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到中平四年(187年)這一段時期中,涼州以及三輔地區便一直處在戰亂之中。在此情形之下,百姓接連遭受蝗災、水災、戰火侵襲,流連失所,怨聲載道。而前面提到的以馬相為首的黃巾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從涼州、三輔地區逃難來的災民。
馬相被消滅後,劉焉趁機收攏了一些殘兵舊部,並開始著手於組建自己的私兵。當戰火席捲到全國各地之時,涼州、三輔境內的流民更是大肆湧入益州,就連富饒的南陽,也有不少百姓逃亡。而對於這些流民,劉焉不僅沒有將他們驅逐走,反而將其全部收歸到麾下,並特意稱他們為「東州士」。至此,東州軍逐漸擴大起來。與曹操的青州軍相似,劉焉將這支軍隊進行了改編,成為世兵制的東州軍,擁有父死子繼的特點,且只聽從劉氏父子的命令。
3、矛盾激化,兩大派對立
隨著東州軍地建立,東州集團與益州本土集團的矛盾愈發加深。從本質上看,東州軍雖然被劉焉收編,但在益州本土豪強眼中,他們仍然是南陽、三輔地區的流民,雙方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不僅如此,東州軍入蜀之後,多次侵佔益州本土士族集團的利益,「侵暴舊民」不說,還經常以主人的身份自居。而更令本土士族氣憤的是,劉焉卻對東洲軍持縱容態度。日子一長,東州集團與本土士族集團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甘寧
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位。因為後者闇弱,婁發、甘寧等人發動叛亂,想要奪取益州大權。好在劉璋尚有幾分底牌,這才將叛軍趕出了益州。但受此影響,東州軍也發生了一次不小的叛亂,甚至有本土士族與東州舊將趙韙聯合,意圖謀逆劉璋。不過,劉氏父子統領益州多年,在蜀地擁有極強的統治力,在其他東州系將領的支持下,劉璋最終擊敗了趙韙。
這次內亂,倒也給了劉璋一個警醒。後者掌權多年,便時刻提防益州士族,並對其進行更為嚴苛的打擊。掌權的東州集團,幾乎佔據了所有的資源;而原本風光的益州士族,只好苟延殘喘,並將目光放到了劉備身上。
正因為如此,劉備入蜀令本土士族希望看到了結果。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劉備入蜀以後,放任荊州士族集團掌權。尤其是在諸葛亮為相之時,益州士族仍然沒有出頭之地。後來鄧艾伐蜀,這股勢力又開始興風作浪,極力慫恿劉禪投降。最終,劉禪走投無路,只好開城獻降。至此,蜀漢帝國宣告滅亡。
參考書籍:《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