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敗筆!培養了這三個人葬送了蜀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眾所周知,在蜀漢政權創立及壯大的過程中,諸葛亮做出過不少突出貢獻。不過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與先主劉備的知人善任相比,諸葛亮其實在用人方面犯下不少敗筆,而他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培養了三個錯誤的人,為蜀漢過早滅亡埋下了深重隱患。這三個人分別是姜維、董厥和諸葛瞻。
▲蜀漢丞相諸葛亮劇照
姜維是諸葛亮在軍事方面上的繼位人,更是得到後者的傾囊傳授。諸葛亮在死之前,為了能讓自己的北伐大業繼續進行下去,故意將兵權交給了楊儀,以此來借其之手除掉蜀國上將魏延。諸葛亮和魏延死後,姜維終於總攬蜀國軍隊,並始終貫徹諸葛亮遺願,進行了數次北伐。
▲姜維劇照
從北伐結果上來看,儘管北伐軍隊贏多輸少,但蜀國卻陷入了窮兵黷武的窘境。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姜維用兵不知收斂所導致的,諸葛亮當年實行北伐是想以此為蜀漢求得生機,卻不料繼任者姜維會如此頻繁地發動北伐。對此,老將廖化曾勸阻姜維:「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只可惜姜維不聽,最後在劍閣慘敗於鍾會之手。
▲蜀漢將領廖化劇照
除此之外,姜維在面對宦官黃皓專權之時,也沒有與其抗爭到底。《三國誌·姜維傳》注引《華陽國志》曰:「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耳。」可以看到,姜維擔心自己惹禍上身,乾脆主動申請前往沓中避禍。客觀來說,姜維此舉並沒有盡到為人臣子的本分。
▲後主劉禪及黃皓劇照
當然,縱容黃皓禍亂朝政的,還有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當年的丞相府主簿董厥。據《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景耀四年,(諸葛瞻)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所謂「在其位謀其政」,諸葛瞻與董厥兩人主管著蜀國政務,可他們也像姜維那樣,對黃皓亂政沒有任何表示。
▲姜維劇照
董厥還好一點,他曾被諸葛亮評價為「良才之士」,在處理政務上面確實有過出色發揮。但是諸葛亮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自己的繼位人卻因為北伐問題產生內訌。以董厥、諸葛瞻為首的文官反對姜維北伐,雙方長期爭執不休。這樣一來,宦官黃皓自然憑藉著後主劉禪的寵信,開始在朝中作威作福。「自瞻、厥、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人黃皓竊弄機柄,鹹共將護,無能匡矯,然建特不與皓和好往來。」從這一點考慮,姜維、董厥、諸葛瞻都要為黃皓亂政來承擔一份責任。
▲諸葛瞻劇照
再來看諸葛瞻,他除縱容黃皓以外,還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在鄧艾攻入蜀中之時,諸葛瞻曾領兵於涪縣防守。有人勸說諸葛瞻應該據險而守,後者猶豫不決,致使蜀軍延誤最佳戰機。此舉也讓鄧艾順利進入蜀中平原,從而間接導致蜀國的滅亡。客觀來說,姜維、諸葛瞻、董厥的所作所為,確實或多或少地加速了蜀國滅亡。再加上諸葛亮不聽劉備勸告,執意重用馬謖最終導致街亭失守、北伐失利,諸葛亮的識人不明確實為蜀國滅亡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