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孫權手下五大猛將分別是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有哪個不是想逐鹿問鼎,一統霸業,那自然也少不了謀臣武將的輔佐。熟悉三國歷史,都會聽說蜀漢的五虎上將,曹魏的五子良將,東吳也有四英將。這些人在黃沙百戰之中,在鐵甲金戈之旁,用自己一身武藝和膽識,各為其主縱橫馳騁。那麼孫權手下的五大猛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哪一邊更勝一籌呢?在我看來,當屬孫權這邊更加厲害,以下便是個人觀點。
一、孫權手下大將實戰經驗豐富,幾乎都是百戰老將,名聲在外。
說一說孫權手下的五大猛將,前文提到的四英將雖很厲害,但是有幾位不在孫權麾下,就不予評論了,現在要說的是太史慈、周泰、黃蓋、甘寧、程普五位將軍。
第一個是太史慈。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孫權統事後,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第二個,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東漢末年著名將領,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黃蓋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接下來是甘寧,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孫吳著名將領,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少年時好遊俠,曾做盜賊,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做過蜀郡丞,建安十三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更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最後是程普,字德謀,東漢末年著名將領,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斬華雄、破呂布,又助孫策平定江東。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這幾位老臣,幾乎都是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朝的元老,資格自不必說,兵法,武力和戰鬥經驗也更是勝過魏之五子良將。
二、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雖勇猛難當卻少了幾分老練。
所謂「五子良將」,指的是三國時曹操部下五員大將,他們是: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將上述五人的列傳合為一傳,並在評論中說道:「時之良將,五子(指上述五人)為先。」後人因稱五人為「五子良將」。 陳壽《三國誌》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可以說他們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先說張遼,公元215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張遼與樂進一同守衛合肥,曹操征漢中張魯時,東吳孫權趁機起十萬兵來犯合肥,而張遼守兵只有七千餘人,招募八百敢戰將士,趁夜對孫權發動突襲,幾乎擒住孫權。而後又帶病與孫權交戰,擊敗東吳將呂范等,勝利之後沒過幾天就因為操勞過度而去世。
再說於禁,先前曹操對青州兵管理比較寬鬆,於禁率軍將這些趁火打劫的青州兵進行討伐,平定了青州兵所帶來的禍患,功勞不小。接著是張郃。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隴右諸郡響應蜀漢,關中震響。張郃於街亭大破蜀將馬謖,致使諸葛亮進無所據,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然後是徐晃,擊破試圖攻佔馬鳴閣道的蜀將陳式,直接粉碎了劉備想要隔絕漢中與關中的聯繫的計劃。
經過上述一番介紹,可以看出東吳大將幾乎都是歷任三代的老臣,戰功卓著,身經百戰,而曹魏的五子良將卻沒有東吳大將的實戰經歷,而且對排兵作戰也有不通達之處。
三、吳魏兩國國內的政治鬥爭也是影響兩邊武將發揮實力的重要原因。
曹操當時統領魏國大權,雖未稱帝卻依然有帝王行徑,但是王子們在私底下的互相爭鬥卻從未停歇,曹植,曹丕,兄弟相爭,司馬懿也從中做梗,徐晃被司馬懿設計陷害,被亂箭射死就是一個例證。而反觀東吳,雖然也有內部爭鬥,但都不影響大局,還是可以上下一心,共抵強敵的,老將們也聲譽極佳,士卒聽命。所以,綜上所述,東吳的大將還是勝過曹魏手下的五子良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