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演義中不愧一代梟雄,聲滿天下,以致新野敗退時十餘萬人民願意跟隨。但他卻將權力下放的過大了,就像他祖宗劉邦一樣,手下們個個功高蓋主,他卻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這一重要之事,演繹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最後關頭顯示了他的高明之處,卻說劉備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滅後,跑到白帝城,諸葛亮來見。
君臣相會,尚未開言,便已淚流滿面,劉備掙扎病體,握著諸葛亮的手說:「我悔未聽丞相與趙將軍之言,以致大敗,如今又病臥孤城,再難振作,大漢江山,全靠您支撐了。」說到這裡,喘了口氣又說:「君之才能遠勝於曹丕十倍,必能安國振邦,終定天下。若嗣子劉禪可輔,則輔之;如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聽到這裡,再也忍不住了,流著淚說:「臣當效忠主上,竭盡股肱之力,輔佐幼主,至死不渝!」劉備令左右草擬詔書給劉禪道:「我死以後,你們兄弟要像侍奉我一樣侍奉丞相,視丞相為父!」然後又口囑劉永、劉理,令二人千萬記住。說完便昏迷過去,不過幾天,便撒手歸天,死時63歲。那句「若嗣子劉禪可輔,則輔之;如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的含義可聯繫他一生表現,我看可不是什麼臨死良心發現,覺得自己兒子不行想讓諸葛單干。
怕還是有意試探,假如孔明頭腦一熱,說一句什麼「我怕幹不好哦」之類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劉備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給諸葛亮,最後又把劉禪托付給趙雲,可見劉備的內心的想法。
但此時形勢已然,且看蜀漢諸將:阿斗那忠心耿耿的叔叔關張已亡,智勇雙全的忠將魏延為孔明壓制,馬超、黃忠亡故,趙雲孤掌難鳴,且有關興、張苞再結義,卻無三人同連心,劉封、馬良一班忠臣已死,其舅糜竺因糜芳之事必不敢再起事端。而益州大批降將又是何表現,且看彭羕酒後所言:「老革慌悖,豈足道也」。
可見益州諸將並非誠心降蜀,且若其皆忠誠不二,又豈會降蜀,看那可笑的黃權,亦稱「忠臣」。而此後的文才將領也都和諸葛有著些許關係,外臣已是盡掌朝政。這便導致了劉禪直到246年才正式親政。或許正式因此才重用內侍,偏信宦官,以致蜀漢亡國啊!
當然,這也多虧了劉備臨死的一招,多虧了劉備沒有找錯人,多虧了諸葛亮忠心耿耿,否則不知蜀漢江山早已姓了什麼?註:本文完全依據《三國演義》,誤以正史相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