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歸晉之後 原本的三國皇帝又是什麼下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家歸晉之後 原本的三國皇帝又是什麼下場

對三家歸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三分天下最終歸於司馬家,三國末代皇帝的下場是什麼?他們又是什麼結局?

前言: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權傾魏國朝野的相國、晉王司馬昭去世。還沒等皇帝曹奐高興幾天,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就啟動了謀朝篡位程序。當年十一月,傀儡皇帝曹奐被迫禪位。司馬炎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改年號為泰始。晉咸寧六年(公元280年)四月,晉軍滅掉吳國,至於蜀漢,則早在17年前便已滅亡。至此三分歸晉,司馬炎下詔改年號為太康。那麼問題來了,三國各自的末代皇帝:劉禪、曹奐和孫皓,他們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呢?

晉武帝司馬炎劇照

安樂思公劉禪

劉禪,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生於荊州,昭烈帝劉備之子,生母甘夫人,小名阿斗。劉禪其實並非劉備的長子,但是劉備頗有乃祖劉邦的遺風,早年逃跑的時候拋妻棄子,因此直到47歲的時候才又有了阿斗這麼一個寶貝兒子。

後面的事情由於《三國演義》的渲染,廣大吃瓜群眾都已經耳熟能詳,比如「長阪坡七進七出」,「趙子龍截江奪阿斗」,其實都是為了突出阿斗對於劉備的重要性。

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雲別傳》

長阪坡七進七出劇照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為群下所推為漢中王,劉禪則被立為王太子。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大漢皇帝劉協禪為給魏王曹丕,漢朝滅亡。劉備聞訊後即於次年登基稱帝,國號仍為漢,改年號為章武。為了和正統漢朝做差別,劉備政權被稱為蜀漢。

至於漢中王太子劉禪,則被冊封為皇太子。作為儲君,劉禪接受了系統地培訓,丞相諸葛亮教授他《韓非子》、《六韜》等書,昭文將軍伊籍教授其《左傳》(伊籍是蜀漢王朝法典《蜀科》的制定人之一)。另外據《寰宇記》記載,劉禪還曾學習射箭。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劉備去世之時曾遺詔令丞相諸葛亮輔政,因此劉禪在其執政之初說過這樣一句話:「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意思就是丞相負責一切,自己只需做好像征皇帝的本職工作即可。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劉禪隨即廢去丞相一職,將朝政大權收歸己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夏天,魏軍大舉伐蜀。其中鍾會率領的軍隊被大將軍姜維擋在劍閣。但鄧艾率領的偏師由陰平直奔成都,在綿竹擊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蜀漢政權最後一支拱衛成都的機動兵力損失殆盡。

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向鄧艾軍投降,其子北地王劉諶憤而自殺。由於姜維的反間計,魏軍發生內訌,鍾會、鄧艾、姜維等人都死在亂軍之中,成都因而大亂。好在劉禪本人並未受到波及,他和宮眷子女及部分大臣一起遷居洛陽。對於這位亡國之君,魏國朝廷封其為安樂公,賦予了相當的禮遇,當然這也是做給吳國皇帝看的面子工程。

此間樂不思蜀名場面

根據《漢晉春秋》的記載,司馬昭曾經試探過一次劉禪,被他以「此間樂不思蜀」給糊弄了過去。當時為劉禪撰寫投降詔書的郤正勸他下次司馬昭再問,就說想回四川。這真是用心歹毒,惋惜劉禪大智若愚,當司馬昭果然問他相同問題之時,他再次裝傻,這才平安過關。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漢晉春秋》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65歲,賜謚曰思。劉禪共七子,第五子北地王劉諶自盡,長子皇太子劉璿在鍾會之亂中遇害,次子安定王劉瑤、第四子新平王劉瓚、第六子新興王劉恂(後襲封安樂公)、第七子上黨王劉虔均死於永嘉之亂。第三子西河王劉琮不詳,據說其後代在永嘉之亂時逃往廣東,後遷居鎮江,後代分佈於山東、四川等處。

魏元帝曹奐

曹奐,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生於燕王宮,燕王曹宇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孫,本名曹璜。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讓兒子司馬炎去鄴城迎立曹璜為帝。

六月初一日,皇太后郭氏下詔將曹璜改名曹奐。次日,曹奐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景元。此時其父曹宇仍然在世,但和後世為生父爭名分的皇帝不同,曹奐只是個傀儡,無心也無力為曹宇提高待遇。

十一月,燕王上表賀冬至,稱臣。—《三國誌·卷四·魏書四·三少帝紀第四》

曹奐劇照

回到本文之初,司馬炎謀朝篡位之後將曹奐降封為陳留王,遷居至金墉城。金墉城是洛陽城東北西北角上的一座小城,城小而固,為鞏固戍守要地。可能是考慮到留前魏皇帝在洛陽有安全隱患,司馬炎在鄴城為陳留王建造宮室,讓他從那兒來回哪兒去。曹奐在鄴城宮中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倣傚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陳留王曹奐去世,享年58歲,晉朝為其上謚號為元皇帝,稱魏元帝。由於永嘉之亂的原因,曹奐是否有直系後人,史書未載。晉室東渡之後,晉成帝司馬衍封曹操玄孫曹勱為陳留王。曹勱死後傳於其子曹恢,曹恢死後傳於其子曹靈誕,曹靈誕死後傳於其子曹虔嗣。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晉恭帝禪位於宋王劉裕,改國號為宋。南朝宋國依然承認陳留王爵位,並在曹虔嗣死後傳於其弟曹虔秀,曹虔秀死後傳於其子曹銑,曹銑死後傳於其子曹粲。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宋順帝禪位於齊王蕭道成,改國號為齊國。由於曹魏對於南齊已經超出二王三恪的時效性,蕭道成在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八月廢除了陳留國。陳留國傳國214年,見證了兩代亂臣賊子晉朝和宋代的覆滅,稱得上是一代傳奇。

歸命侯孫皓

孫皓,生於赤烏五年(公元242年),皇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孫和在和弟弟魯王孫霸兩宮之爭中被廢去太子之位。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權封孫和為南陽王,讓他遷居長沙。

孫權駕崩後,幼子孫亮繼位,太傅諸葛恪輔政。諸葛恪是孫和正妃張氏的舅舅,當時朝野上下都有他要迎立孫和為帝的傳言。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托孤大臣的孫峻和皇帝孫亮聯手將諸葛恪除去。為了斬草除根,孫和被勒令自盡,張氏也自殺以隨。至於孫皓,則由何姬撫養長大。

及恪被誅,孫峻因此奪和璽綬,徙新都,又遣使者賜死。和與妃張辭別,張曰:「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亦自殺,舉邦傷焉。—《三國誌吳書·吳主五子傳》

諸葛恪劇照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丞相孫綝發動政變,廢黜了皇帝孫亮,改立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改年號為永安。孫休即位之後,孫皓被封為烏程侯。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孫休駕崩。當時蜀漢剛剛滅亡,吳國境內又發生了交趾的叛亂。孫休雖有兒子,但群臣認為「國賴長君」,最終請23歲的烏程侯孫皓即位為帝。

天紀三年(公元279年)冬天十一月,晉軍兵分六路大舉伐吳。天紀四年(公元280年)三月龍驤將軍王濬所部率先殺到建業(今南京)城外,走投無路的孫皓倣傚劉禪一樣肉袒出降。孫皓抵達洛陽之後,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據說當年弒殺魏帝曹髦的賈充曾經諷刺孫皓在江南草菅人命,孫皓卻反嗆自己只會殺以下犯上的賊臣。

賈充謂皓曰:「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弒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顏色無怍。—《資治通鑒·卷第八十一》

太康五年(公元285年)孫皓去世,享年42歲,葬於洛陽北邙山。對於傳說中孫皓的各種罪惡,其身邊的侍中李仁在亡國之後面對晉朝高官的詢問,都一一予以了駁斥。至於真假,只能是見仁見智了。

結語:三國之中蜀漢第一個滅亡,故而其主劉禪得到了公爵的封號。而遜位的魏帝曹奐則依舊被視為正統,可以在封國內享受天子待遇。這是晉朝對於前朝國君,所賦予的「二王三恪」禮遇。至於最後一個投降的孫皓只能封為侯爵,那也很好理解,三分歸晉了,有個爵位給你就不錯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