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趙雲一生忠心耿耿,為何劉備卻到死都沒有給趙雲封侯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在蜀漢五虎上將中,趙雲實際上是具有爭議的一位,也即在一些人看來,趙雲在蜀漢的地位,實際上和關羽、張飛、黃忠、馬超不是一個檔次的。其中,有一個理由就是劉備到死都沒有給趙雲封侯。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關羽、馬超早在東漢末年,就被漢獻帝封侯了,比如關羽因為斬殺顏良,所以曹操上表漢獻帝將其封為漢壽亭侯。至於張飛、黃忠這兩位武將,也先後得到了劉備的封侯待遇。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生前則沒有給趙雲封侯。直到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那麼,問題來了,趙雲一生忠心耿耿,為何劉備卻到死都沒有給趙雲封侯呢?
首先,劉備之所以到死都沒有給趙雲封侯,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雖然趙雲是劉備的嫡系,並且一生對劉備忠心耿耿,但是,在資歷上,趙雲在蜀漢五虎上將中,卻無法和張飛、關羽相提並論。《三國誌·關羽傳》中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對於張飛和關羽來說,早在公元184年前後,就開始跟隨劉備了。雖然公元191年時,劉備就和公孫瓚的手下趙雲結識了。但是,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和劉備分開了數年時間。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趙雲才投奔到劉備麾下。由此,從劉備的角度來看,無疑和關羽、張飛的感情更加深厚。
在此基礎上,劉備佔領荊州後,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而就趙雲來說,在當時只被劉備封為牙門將軍,地位明顯在關羽、張飛之後。另一方面,就馬超來說,和關羽一樣,早在東漢末年就被漢獻帝封侯了。至於黃忠,則是因為在定軍山之戰中斬殺掉夏侯淵這位大將,所以在之後被劉備加封為後將軍,賜關內侯。在此基礎上,缺乏一場亮眼的戰功,也是趙雲遲遲沒有封侯的重要原因。在曹魏陣營中,夏侯淵作為曹操的宗室,地位超然,所以,黃忠能夠斬殺這位大將,著實積累了封侯的資本。而就趙雲,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為趙雲虛構了不少斬殺大將的事跡。但是,在陳壽的《三國誌》中,趙雲卻一直沒有斬殺一流武將的功績。
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趙雲的兩次直言不諱,也可能是他錯失封侯機會的重要原因。《雲別傳》中記載:「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也即公元215年,劉備平定益州後,準備將手下的將領進行封賞。在此背景下,趙雲用「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例子來勸誡劉備,促使劉備最終停止了封賞。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趙雲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讓蜀漢的將領失去了即將到手的封賞,並且暗示劉備不應該過早地貪圖享樂,這無疑讓趙雲既得罪了劉備,又得罪了蜀漢的部分武將。
最後,在此之後,趙雲並沒有改變自己直言不諱的性格特點。根據《雲別傳》中的記載:「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在劉備稱帝后,準備討伐東吳,以此為關羽報仇,並奪回荊州。但是,在諸葛亮等人都保持沉默的背景下,趙雲卻毫不畏懼,直接勸阻劉備不要發動夷陵之戰。眾所周知,此時的劉備正在氣頭上,也即任何人的勸誡不僅聽不進去,反而會因此遷怒於人。於是,趙雲自然首當其衝,不僅被劉備留守在江州,更因此到死都沒有被劉備封侯。換而言之,在劉備稱帝之後,自然要分封趙雲等出生入死多年的功臣,也即只要趙雲在征討東吳上保持沉默,無疑有機會獲得封侯的待遇。當然,對於淡泊名利的趙雲,還是從蜀漢的大局出發,選擇勸阻劉備征討東吳,而將私利拋之腦後,這顯然是十分難得的品質,也是其受到後人喜愛和推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