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靠半個荊州就能夠威震華夏,為什麼孫權得到荊州以後毫無作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靠半個荊州就能夠威震華夏,為什麼孫權得到荊州以後毫無作為?

戰略目標不同:蜀漢是堅定的北伐派而東吳奪取荊州僅僅為了自保

蜀漢一直認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是堅定的北伐派,跨有荊益是為北伐創造條件奪取荊州是為了能夠從荊州北伐中原,即使失去了荊州,諸葛亮、姜維依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發動北伐。東吳不同,奪取荊州只是為了全據長江,依據長江天險自保,根本無心進取,荊州到了孫權手下也就沒什麼存在感了。

戰略時機變化:孫劉聯盟的破滅導致失去了重創曹魏的最好時機

隆中對中,從荊州、益州二路分兵的重大前提是天下有變,即如果曹魏自身不發生動亂,即使跨有荊益,也還沒有到出兵的時機。東吳與蜀漢聯盟破滅以後,原來被蜀漢與壓著打的曹魏得到了喘息(漢中之戰,魏國西線大將軍夏侯淵陣亡,奪取漢中。東三郡被孟達、劉封奪取。關羽北伐,五子良將之首於禁投降南鄉太守、荊州刺史投降,許都以南豪傑響應關羽,威震華夏。這一年雖然曹操集團依然是最強大的,但是的確被劉備集團壓著打。)劉備與孫權反目成仇,夷陵之戰以後,蜀漢精銳損失殆盡,東吳因為劉備東征的前期是節節敗退的,雖然最終打敗劉備,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佔據中原的曹魏這段時期國力得到巨大發展,這時候即使東吳和蜀漢重新聯合,國力也比不上魏國了,除非魏國內部發生動盪,東吳和蜀漢已經很難有機會動搖魏國國本了。

實際上關羽北伐之時,從許都以南群雄響應可以看出,人心還是向漢的,如果孫權堅定的聯合劉備對抗曹操,當時是有很大幾率能夠重創曹魏,首先沒有呂蒙的偷襲,關羽拿下樊城只是時間問題,而宛城的荊州刺史已經投降,從宛城可以直接北上進攻許昌、洛陽,那時候曹操真的的遷都了,黃河以南都不會為國家所有,而孫權也能夠奪取合肥,合肥一失,魏國淮河以南不會為國家所有。

吳蜀的猜疑:孫權對於從荊州出兵的顧及

歷史上,東吳也多次北伐曹魏,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進攻魏國東線重鎮合肥。據統計,孫權先後5次率領10萬大軍圍攻合肥,此後,諸葛恪北伐也是進攻的合肥,對於魏國中線重鎮襄陽,東吳卻置之不理。東吳除了響應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那次北伐,就沒有進攻過襄陽。

公元234年,諸葛亮和孫權約定平分魏國,請求孫權協同出兵北伐,這一次諸葛亮盡起傾國之兵從斜谷入渭濱,劍指長安,孫權則兵分三路北伐魏國。其中孫權親自率領10萬大軍進攻合肥新城,遣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沔口,準備進攻襄陽,遣將軍孫韶、張承率萬餘人進抵淮河,準備進攻廣陵、淮陰。孫權在合肥戰場動用了十萬大軍,可是襄陽戰場只拔給陸遜一萬餘人,是東吳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厚此薄彼麼?

東吳滅亡之時,帶甲二十三萬,孫權這次北伐一共只調集了13萬大軍,還有10萬留守,東吳也不過只有,荊州,交州,揚州三個州,交州地處偏遠人煙稀少可以忽略不計,荊州的兵力應該不比揚州少,孫權既然能夠親自率領10萬大軍攻合肥,為什麼不能多給荊州方向一點兵力呢?

關羽當初只有半個荊州,都能夠湊出3萬大軍北伐,孫權只給陸遜1萬多兵力,只是為了牽制魏國中線的部隊,根本不指望陸遜這一路能夠奪取襄陽,那麼,孫權為什麼不讓陸遜率領荊州兵進行一次真正的北伐呢?他讓那麼多荊州兵留守,究竟在顧及什麼?不難想到,孫權顧及的是蜀漢,荊州畢竟是他們背信棄義竊取的,能不害怕蜀漢收復麼?讓荊州守軍去北伐?關羽就是前車之鑒。假如荊州守軍北伐魏國,蜀漢乘機進攻防守空虛的荊州,如之奈何?原來荊州一直以來是用來防範蜀漢的,不是用來北伐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