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馬超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據記載,諸葛亮在用人上頗有才智,他的七條用人之道,說得很有道理: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度」。
三、「咨之以策略而觀其識」。
四、「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既然諸葛亮會用人,那麼,他封殺馬超是否是一個過於謹慎的舉動?
有先例為證:張魯重用馬超,結果,馬超被蜀國輕易地說降了過去。像馬超這種野心比較重的人,通常會在打了幾場勝仗之後有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時候如果敵人跑來添油加醋,他勢必會調轉槍頭。
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縣)人,乃三國時期著名將領,善戰驍勇,曾經在潼關追逼曹操致曹操不得不割須棄袍,之後,他歸降劉備位列五虎大將。但是,在馬超歸降之後,卻並未受到重用,漸失鋒芒。
而在歸降蜀國之後,他唯一一次作為大將出征,是在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之時。當時,50萬魏兵分五路進攻蜀國,此消息使蜀國上下惶惶不安,然而,諸葛亮想出對策,分五路以不同的對策拒之,其中,命馬超領兵北拒10萬羌兵。
而其餘時間,馬超幾乎一直碌碌無為。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是馬超的能力不行嗎?
並不是這樣的。
宛城戰張繡、西涼遇馬超、華容逢關羽,是曹軍所遭遇過的幾次重大失敗,曹操曾經發出過「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的感慨。能讓曹操這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發出如此感慨的人,恐怕除了關羽,就是這位馬超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稱五虎為「關張趙馬黃」,而把他排列在第四,確實有些委屈他了。由此可見,馬超之勇在猛虎輩出的三國時期可謂是數一數二。但是,以諸葛亮的精明,放著猛將不用,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那麼,這又是諸葛亮的失誤嗎?
非也。
在對用馬超的這件事上,他可比誤用馬謖的事情要清醒得多。
馬超是什麼樣的人?世代名家,文武雙全,乃群雄之才,引軍麾戰,逐鹿中原才是他的心意。位居人臣,幫助別人打天下,絕對不會是他自己的心願。比起關張趙黃這些單純的武夫,野心更重的馬超是很難駕馭和滿足的,恰恰是這些原因,導致蜀國不敢重用馬超,就連給他封的官職,也是看似大官實則無用的那種。
或者說,另一個原因便是:諸葛亮對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便不用,甚至將其冷藏起來。反倒是馬超的族弟,馬岱,更具有王佐之才。因此,在馬超病之後,馬岱收到了重用。
另一方面,馬超降蜀也是迫不得已。張魯中了孔明的計策,使馬超進退兩難,與此同時,孔明派人去離間馬超,巧妙地降伏了蜀國的心頭大患之一。然而,對於馬超這樣的個性,除非他是被絕對實力征服的,否則,他一定會口服心不服,不會為你心甘情願地賣命。
更早的時候,曹操就利用楊阜以巧計破馬超,使馬超無家可歸。雖然,此時曹操戰勝了馬超,但是,換來的卻是馬超滿腔的怒火,自此,馬超便立下終身與曹操為敵的重誓。以實力勝之,然後使其歸降,其人大可用。這樣的例子在當時是有很多的,比如關羽收黃忠、張飛釋嚴顏、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都是典型的例子。
而很明顯,由於自身實力不足,孔明無法效仿先例去收服馬超。
雖然,張飛能和馬超達成平手,但是,在戰場上馬超可以率領驍勇無比的西涼騎兵,其實力足以擊潰強大的曹兵,何況是當時更弱的蜀兵呢?即使能打敗馬超,也肯定會大傷兵力,必定得不償失。因此,諸葛亮三思過後,決定巧降馬超,縱然不能用這個良將,但是,也不能留下來當作隱患。
提起智降,當時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姜維,同樣都是諸葛亮智降過來的,他就受到了重用。這其中,不免有姜維心思早已不在魏國的因素,但是,比起馬超,更重要的是,姜維並沒有那麼的心高氣傲,目中無人。
上面提及,馬超歸蜀之後只參加過一次大戰役,而當時,又是何故讓孔明放心地讓馬超出陣呢?難道是因為蜀中沒有良將了嗎?
也並非如此。
當時,孔明早已察覺到馬超想要領兵出征的心思,如若繼續不用他,可能會出亂子。而恰巧,當時曹丕命軍隊五路進攻之中的其中一路,是和馬超世代交好的西羌人。孔明左思右想,料定他們之間不會交戰,於是,順水推舟,讓馬超去平這一路人馬,這也著實精明。
由此也可以看出,孔明的用人之道確實十分高明。只是可惜了善戰的馬孟起,自從到了蜀國之後,便銷聲匿跡碌碌無為了,最後,孤寂地離開了人世。如果,不是他之前和曹操交過手,打過大仗出了名聲,只怕我們能否在史書上看到這個名字都是個問題。
真可謂:惜哉馬孟起!悲哉馬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