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是什麼人,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劉備和公孫瓚來說,無疑是大家熟悉的兩位諸侯了。一方面,在東漢末年,公孫瓚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另一方面,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葬惠陵。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劉備和公孫瓚這兩位諸侯,在東漢末年都是盧植的學生。作為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盧植在東漢末年曾參與黃巾起義的平定,敢和董卓正面抗衡,最後被袁紹拜為軍師。
首先,俗語有云,名師出高徒,作為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盧植自然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的。盧植(?-192年),字子干,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盧植性格剛毅,有高尚的品德。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其中,華歆後來成為曹魏大臣。曹丕即王位,拜華歆為相國,封安樂鄉侯。曹魏建立後,相國這一官職改稱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晉封博平侯。也即從官職上來看,華歆在曹魏已經位極人臣了。盧植學成之後,返回家鄉涿縣教學,門下弟子有劉備、劉德然、公孫瓚及高誘等。在東漢末年,州郡屢次征辟盧植,他都不應。
直到建寧(168年-172年)年間,被征為博士,才開始步入仕途。熹平四年(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朝廷認為盧植文武兼備,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盧植到任後,很快便平定叛亂。之後,盧植因身體健康原因而辭職。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特別是唐朝之前,文臣武將的界限不是非常明顯。所以,對於盧植等人才,往往都是文武兼備,也即一方面能治理一方,另一方面也能夠率軍征戰。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冀州鉅鹿郡人張角發動起義,史稱「黃巾之亂」,天下有八州響應,朝野震動。
面對黃巾之亂,東漢朝廷自然需要徵召大量人才來平定叛亂。於是,漢靈帝便拜盧植為北中郎將,命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率領北軍五校(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的將士,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對於黃巾軍來說,以張角等人為首領。而在冀州一帶,盧植連戰連勝,張角率軍退守廣宗縣,據城死守。盧植率軍包圍廣宗縣城,並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城。對此,在筆者看來,盧植距離攻破城池,可謂只有一步之遙了。
不過,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妒忌盧植的功勞,於是向漢靈帝陷害盧植。在此基礎上,漢靈帝不分青紅皂白,就下詔免除盧植的職務,並用囚車押送回雒陽,判處無期徒刑(減死罪一等)。在盧植被免職之後,朝廷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替盧植在冀州平定黃巾軍,但董卓戰敗。同樣是對付黃巾軍,久經沙場的董卓,反而比不上看似文弱書生的盧植。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皇甫嵩這位將領立下了大功。不久之後,皇甫嵩返回雒陽後,上書給漢靈帝,將平定冀州黃巾軍的功勞推給盧植,於是盧植官復原職,仍任尚書。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去世。對此,在筆者看來,漢靈帝的駕崩,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東漢王朝的滅亡速度。因為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中,董卓將篡奪大權,並廢立皇帝。雖然一開始大將軍何進掌握了朝廷大權,但是,何進聽信袁紹等人的建議,意圖剷除宦官,甚至徵召并州牧董卓進京,盧植知道董卓必為後患,竭力勸阻,而何進不聽。也即早在平定黃巾之亂的時候,盧植就對董卓這個人有所瞭解了。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盧植的勸諫,大將軍何進根本沒有聽進去。同年八月,何進被殺,董卓進京,篡奪了東漢朝廷的大權。
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當時無人敢言,只有盧植獨自一人出來反對。也即文武百官之中,只有盧植和後來的袁紹敢與董卓正面抗衡。當然,因為種種顧忌,董卓雖然意欲除掉盧植和袁紹,卻都沒有成功。在盧植跳出來反對自己後,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蔡邕為其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而已。
最後,當然,盧植明白董卓不一定會自己一條生路。不久,盧植以年老身體不適為由,請求返回家鄉涿縣。等董卓批准後,盧植便走小路離開雒陽,董卓果然派人追殺而不及。盧植便隱居在幽州上谷郡,不問世事。對此,在筆者看來,盧植雖然是一位儒生,但是,他這個人還是會靈活變通的,也對人心具有深刻的洞察能力,這無疑是比較另類的。初平二年(191年),袁紹取得冀州,拜盧植為軍師。
對此,在筆者看來,袁紹之所以拜盧植為軍師,並不是像劉備重用諸葛亮一樣,將其放在身邊,也即袁紹主要是借助盧植的名望,以此鞏固自己在冀州的位置。畢竟在此之前,袁紹是從冀州牧韓馥手中強取豪奪,這才佔據冀州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袁紹自然要對冀州的名士虛心求教了。初平三年(192年),盧植逝世。臨終前,他讓兒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僅留貼身單衣而已。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率軍北伐烏桓,途徑涿縣,下通告稱讚盧植的生平,並派人為其掃墓。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很可能是盧植的同學,也即華歆給出的建議。彼時,華歆是曹操身邊的謀士參謀之一。當然,縱觀盧植的一生,他也確實值得後人的敬重,正如曹操所言:「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