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三國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劉備的故事。
性格決定命運,不同的性格往往就會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劉備在演義中被貼上最大的標籤便是「仁義」二字,不過光有仁義還不能幫助劉備成就大業。劉備身為蜀漢的領袖,他必須要有過人的領導力,還要有審時度勢的敏感嗅覺。可能因為蜀漢的人都太出名,導致很多人都忽略了劉備的重要性。實際上,蜀國能有一番成就劉備絕對佔據最大功勞。除了仁義以外,劉備也兼備了其他幾種非常重要的素質。
數千年來很多人喜歡劉備的原因,主要是他代表了草根創業的典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難能可貴的閃光點。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反駁,劉備身份明明是漢室皇叔,哪裡是什麼草根出身呢?名義上確實如此,但我們從實際來看,他確實就是一個普通人,早年為了生計還得到街上織席販履賺錢生活,和所謂的貴族根本沾不上邊。再看他後來就是有了所謂皇叔的稱號,但是在現實中並沒有因此而受到「皇叔」所帶來的的福利。說白了就是有一個好聽一點的稱號,僅此而已。可就是劉備這樣一個三無人員,最終卻三分天下,開創了蜀漢政權,他是憑什麼取得成功的呢?最主要是因為他身上有著這三樣東西。
一、打不死的小強精神
我們先來看一下,劉備他前半生的經歷是怎樣的。23歲充滿理想開始創業,帶著關羽、張飛等人開干,經過一番努力,做到了一個縣尉,可是不久就被捲鋪蓋走人了。這次失敗之後,劉備又再次積蓄力量,34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陶謙讓給他的徐州,可是剛接手沒幾天,就被居心不良的呂布給反客為主奪去了,真是有苦說不出啊。38歲開始第三次創業,再次宣告失敗,更慘的是,與關羽、張飛兩兄弟走散了,劉備只好投效袁紹給他打工。
但是不服輸的劉備並沒有灰心喪氣,40歲的劉備被曹操討伐,依附劉表開始第四次創業,前面幾年毫無起色,直到46歲遇到諸葛亮,憑著諸葛亮的輔佐,才站穩荊州,也就才有了後來的蜀漢。從他青年創業到建立蜀漢,前後整整花了30餘年的時間。要是換做一般人,早就撂挑子不幹了,哪裡還能為理想堅持三十年之久,但是劉備用行動做到了,說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一點也不為過。由此可見劉備做事的決心與毅力,是常人所沒有的,這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
二、信義著於四海
這句話是諸葛亮曾經對劉備的評價,而可以看出劉備講義氣,最說服力的一件事情就是關羽。自從他們三兄弟走散之後,關羽就效力於曹操,在曹操麾下,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曹操對他可謂是當親人一般的好。可是當他得知劉備的消息之後,便義不容辭從捨此榮華富貴,寧願前去追隨窮困潦倒的劉備。要知道當時的曹操和劉備,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差別。那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關羽寧願捨棄前途光明的曹營,而去跟劉備過苦日子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兩個字「信義」。劉備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對待朋友兄弟莫不是如此,而關羽在和劉備相處的時間裡,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劉備待人的信義已經深深的感染了他。他是絕不會做出這種背棄兄弟信義的事情的,因此不僅關羽如此,劉備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即使劉備一無所有,他們仍然願意一直追隨。
三、能屈能伸
劉備一生歷經磨難,經常是事業出現轉機卻又慘遭失敗。像劉備原本得到了陶謙的徐州,可以說是有地盤有實力了,可是轉眼就被呂布坑了,偌大的徐州被人侵佔,自己只能蝸居在小沛。這時候的劉備並沒有憤懣抱怨,而是坦然接受這一結果,安安心心的跑到小沛去。
當他後來再次創業失敗的時候,不僅兵馬全失 ,而且兄弟走散。可是劉備並不怨天尤人,而是放下架子,選擇去給袁紹打工給人當小弟,等渡過難關之後再圖謀發展。正是劉備這種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讓他一步一步靠近了成功。
這些特質看似很平常,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要做起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凡能做到其中一點,恐怕一個人的成就都不會差到哪裡去。若都能做得到的話,恐怕就能走向人生巔峰,成為劉備這樣的大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