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三國時期東漢權臣,在亂世中因其殘暴的性格使其一路高昇,手中所握權利無人能及,廢黜少帝劉辯,扶植幼帝漢獻帝劉協,壯大董家勢力,逐步問鼎中央政權。
簡述董卓的一生,可以用殘暴不仁、野心勃勃來形容,起初董卓便有意圖地結交羌人與當地豪強,同時培養親信,不斷鞏固與擴大自己的勢力,為今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隨著董卓的勢力不斷膨脹與地位不斷上升,他開始不甘於隴西這片區域,進一步積蓄力量,發展大業。
之後,東漢政府著手解決西羌問題,這成為了董卓絕佳的發展機會,董卓受到當地官員的舉薦,拜官羽林郎,統管羽林軍,領兵討伐羌胡、鎮壓黃巾軍,功績卓著,接連陞遷,他的勢力逐步壯大為一支以涼州人為主,參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實力不容小覷。朝廷隨即對其勢力刻意壓制,但這反而催促了其野心的增長,羽翼日漸豐滿的董卓自視戰功甚高,越發野心勃勃,目中無人。並且一步一步實現其操縱中央政權的目的,自始自終考慮與盤算如何滿足其私慾與野心。
掌握實權後的董卓更是肆無忌憚的濫用職權、玩弄權術,他掌權制定的法律法度絲毫沒有章法,對百姓施行重典,對王公貴族則絲毫沒有約束,為了方便其收斂財務,破壞錢幣,導致通貨膨脹,民不聊生,致使東漢末年政權極度混亂,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呂布殺董卓
董卓和呂布實為狼狽為奸的父子,原本東漢王朝在其二人的掌控下,早已沒有了喘息的機會,更別提推翻其統治了。然而亂世之中沒有永遠的夥伴,只有永久的利益,司徒王允便是看重了這一點,巧用美人計與連環計打破董卓與呂布之間短暫的平衡,使其二人反目成仇。最後借呂布之手,殺掉董卓已除漢室大患。
王允見董卓與呂布二人皆垂涎府上歌女貂蟬的容貌,明面上將貂蟬獻於董卓,暗地裡允諾呂布成全他們這對鴛鴦。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對董卓極力討好,但背地裡又對呂布暗送秋波,一個是老奸巨猾的奸臣,一個是有勇無謀的猛將,紛紛倒在貂蟬的裙擺之下。
自董卓將貂蟬納入府中為妾後,呂布心中極為不滿,一日趁董卓上朝之際,約見貂蟬,貂蟬藉機向呂布訴苦,坦言無奈被董卓霸佔之苦,悲從中來,梨花帶雨,呂布一介武夫被貂蟬這一哭,哭的束手無措,只是心中對董卓更加怨恨,侍奉董卓回府撞見二人在亭中約會,氣得拔劍相向,呂布飛身而逃,自此之後,二人之間互生恨意,加之王允在呂布耳邊煽風點火,呂布一怒為紅顏,拔戟誅殺董卓,改變了整個東漢王朝的結局。
原本僅僅是紅顏之奪,被義父搶去了便是搶去了,只怪呂布有勇無謀,而董卓高傲自大,稍稍在呂布耳邊鼓搗幾句董卓瞧不起一介武夫之類云云,便足以使其而拔劍相向。使東漢末年最為強大的搭檔成為紙老虎。
呂布為什麼殺董卓
《三國演義》中將呂布刺殺董卓這一章節描繪的極為生動,以至於其中擁有閉月羞花之貌的貂蟬也被後人列為四大美人之一。然而這小說中故事仍然存在著較多疑問,待我們一一細數。
呂布殺害董卓,究其緣由,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非貂蟬莫屬,但貂蟬是否真有其人,此番疑問學界早有定論,貂蟬實屬小說中杜撰的人物,歷史上並未有其人。而呂布看上的到底是誰呢?在《三國誌》中記載呂布常與董卓侍婢私通,可見貂蟬這一形象的原型僅為董卓府上的侍婢,經過藝術加工後才有美人計這一說法。那麼呂布因紅顏刺殺董卓這一說法變不攻自破了。
那麼此事件中第二個主要策劃人王允又起到了什麼重用呢?王允成功策反呂布,為朝廷立下大功,而且呂布得手後提議與王允一同輔政,可見當時呂布對王允是相當信任的,呂布刺殺董卓一事聽信與王允也實屬事實,那麼王允不是以他莫須有的一女貂蟬進言,又是通過什麼方式勸動呂布的呢?
分析當時所處的情境,董卓在《資治通鑒》中記載道,其為人在進京前上為人所稱道,名聲不錯,但進京掌權後,本姓暴露,與呂布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極為僵硬,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情,便要動手殺掉呂布,因此呂布對董卓的反感也日益加深,後來因呂布與董卓府中侍婢私通恐怕被董卓發現,更是日夜惶恐。當時董卓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人神共憤,相反司徒王允則以賢名遠揚,既然王允有意唆使呂布刺殺董卓,呂布所幸棄暗投明,將董卓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