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猛將甘寧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羅貫中著《三國演義》,將三國那亂世寫得好生精彩,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可是文學著作終究只是文學著作,儘管已經做到七分靠近歷史事實,但那三分作者的私情卻注定了它的內容會有偏頗。
戰爭武鬥的情節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讓讀者看罷無不爽快,且回味無窮的部分,那麼自然就少不了大量個性鮮明的武將角色。三國那樣一個亂世,最不乏的恰巧也就是這麼一群武將了,可《三國演義》的主格調是捧劉貶曹的,所以能因為這本書出名的武將自然大多出自蜀漢和曹魏中。從這一方面而言,在歷史上實際實力比蜀漢強大的東吳就顯得存在感不足了,同時還連帶了當地的一猛將。
正是在東吳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著一名武力高強,敢於夜襲曹營,嚇唬曹操,就連關羽見著也要懼他三分的武將,此人名喚甘寧。不過甘寧在三國這趟渾水中掀起足夠大的水花後,走得倒是十分安靜,沒封侯就退出了三國的歷史舞台。
甘寧出生日不詳,乃巴郡臨江人,自幼家境殷實,是典型的紈褲子弟。他年少時壓根就不是省油的燈,常常招集一夥狐朋狗友,均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繫鈴鐺遊走在大街小巷裡。行動時,身上的鈴鐺發出聲響,沿路的平民百姓就明白了來者何人。甘寧行事闊綽,陸上是馬匹車輛,水裡便是錦繡輕舟。與他交往的人若是待他不薄,且好言好語,那他便傾心相交,甘願為其赴湯蹈火;但若是瞧不起他,那必定會遭到他手下的劫掠。因為他的行事態度,時人常以「錦帆賊」來戲稱甘寧。
不過後來甘寧「醒悟」,便遣散了曾經的手下,沉靜下了心思,潛心攻讀諸子百家之學,想要從官,亦或有些作為。他起初投靠荊州刺史劉表,但發覺劉表不是幹大事的人,後來便投靠了江夏太守黃祖,可屢次立功,黃祖都沒看在眼中,此舉讓甘寧很是失望。蘇飛見他惆悵失意,想了法子幫他成功的脫離開了黃祖,因此甘寧才得以投奔孫權。孫權惜才,自然待主動投奔的甘寧不薄,對他也很是欣賞。
孫權攻打黃祖時,甘寧是主力干將,所以孫權將兩個匣子交予他,讓他盛黃祖和蘇飛的首級用。蘇飛聽聞,嚇得魂飛魄散,立即就遣使讓甘寧為自己求情。甘寧俠肝義膽,不忘曾經恩情,主動找孫權請求放過蘇飛,甚至拿自己的人頭來承諾蘇飛不會逃跑。孫權被感動,答應了他不取蘇飛性命。
同年冬天,曹操進兵荊州,甘寧隨周瑜前往烏林大敗曹軍,本想乘勝追擊,前往南郡攻克曹仁,可惜不敵。甘寧曾經在荊州待過十年有餘,熟知當地地形,便主動請命周瑜,自行帶一小隊攻佔夷陵城池。事情發展得很順利,可是曹仁也不是好惹的貨色,很快便調整戰術,調動五六千人圍攻夷陵城。甘寧雙拳難敵四手,士兵們也看得懂當下的戰況,面對烏壓壓的曹軍,不免忐忑不安。而甘寧仍然沒個正經模樣,照常談笑風生,只是私下裡安排好了與周瑜匯合的事項,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將軍氣定神閒,作為士兵再著急也沒法影響現況,便也打起了精神,靜候支援。最終周瑜趕到,打了曹仁個措手不及,終於拿下戰爭的勝利。
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和孫權正面對上,孫權命甘寧夜襲曹營,甘寧接令。甘寧敢,可他的手下都督不敢,甘寧見不得他這幅慫樣子,便拔刀放在膝上,厲聲呵斥:「你和我受到主上的待遇相比如何?現在我都不怕死,怎麼單就你一人怕死呢?」都督嚇得忘記了害怕,接下甘寧遞來的酒盅。所謂酒壯人膽,甘寧親自給手下的士兵一人倒了一碗。夜襲曹營,儘管危險,但由甘寧帶領的一隊人馬做事不拖泥帶水,乾淨利落,在一石激起千層浪後,甘寧便帶著數十個項上人頭返回了自家的軍營中。孫權此舉不過是想試試甘寧的膽量,但沒想到甘寧不僅不怕,任務完成得也很是不錯,因此大加賞賜於他,對他也更加佩服。
建安二十年(215)初,劉備派關羽進軍益陽,恰逢是甘寧跟隨魯肅守著益陽。關羽放言他已精心挑選了五千精銳,且已做好了渡河的準備,擺明了他準備夜裡涉水渡河的打算。魯肅和手下商量對策,甘寧手中只有三百人,便向魯肅再求五百人,要親自對付關羽,並向魯肅保證若是關羽仍然敢渡河,便將他擒捉回來。魯肅見甘寧有如此信心,當下便劃了一千人給他。關羽聽聞是甘寧趕到了上游設防,竟放棄了夜裡渡河的計劃,而是就地紮了軍營。
甘寧是怎麼死的,史料中沒有記載,因此也有爭議,在此不下妄論。若是在《三國演義》中,他是被蜀軍蠻將沙摩柯一箭射中了腦門,最後在一棵大樹下坐著死去的。
孫權曾經評價甘寧「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張遼乃魏國五子良將之首,死時是前將軍,晉陽侯,封邑超過兩千六百戶。可與他能齊名的甘寧,轟轟烈烈了一生,走得卻很平靜,且不論生前身後,都從未被封侯。不過,想必甘寧來人間一遭,過得如此快意逍遙,當是心滿意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