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蜀漢劉備,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劉備,世之梟雄也。這是周瑜對劉備的評價。
劉備,人中之龍也。這是曹操對劉備的評價。
但是我們要清楚的一件事是:世之梟雄、人中之龍,未必就一定得是完全意義上的「好人」。
啥是好人,其實這個世界上誰也說不清楚。
小時候看劉備是「仁君」,大了看劉備就是「偽君子」,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仁君,就不能是偽君子嗎?
其實兩者並不衝突。
人性是複雜的,劉備既然有「仁」的一面,那麼也就一定有「偽」的一面。
你現在把孔子拉過來,咱也不敢說他是個完美的正人君子是不是。
人無完人嘛,孔子是人不是神,我們憑什麼要求他是個「完全體」的正人君子?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我們小時候只感受到了劉備「仁」的一面,而並沒有感受到他「偽」的一面呢?
我想,這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源於我們打小以儒學為代表的「兒童思想教育」。
眾所周知,國人不像外國人那樣,有比較全民的宗教信仰,唯一比較普及的信仰,也就只能是「儒學思想」了。
儒學思想,貫穿著我們從小到大的思維方式當中。
那麼,儒學思想中的「仁」的思維,也就早在我們幼時,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方式,所以,幼小的我們,自然會認為,劉備的所作所為,是「仁」的。
第二,我們當時是「小時候」。
誰都做過小孩子,小孩子對於一件事情的整體認知,是有明顯的局限性的。
小孩子經歷有限,閱歷不足,容易對外界的「思維假象」盲目崇拜、盲目認同。
這就造成了劉備的「仁君」,成為了我們內心中根深蒂固的形象。
我知道這麼說大家並不一定都會樂意,不過我說的只是我們的小時候,可不是現在的我們。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另一個問題:長大了,劉備怎麼就成「偽君子」了呢?他怎麼就「偽」了呢?
因為劉備非「偽」不可。
曹操,孫堅都出身官宦名門,人家有背景,可以「偽」可以「不偽」。隨便。
劉備有背景嗎?
好像有,那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有用嗎?用處似乎不大。
所以,劉備是非「偽」不可。
為啥非偽不可?
因為劉備必須得仁,所以他必須得偽。
這話又咋解釋?
這其實是個邏輯關係。
因為上面我們就講過,如果你是人不是神,那麼你就不可能一輩子都仁。
然而這句話,還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想一輩子都仁,那麼你就得是神。
劉備當然永遠不可能成為神,但是他卻可以借助一些手法,讓自己「神化」。
這個手法,就是「偽裝」。
劉備運用「偽裝」的手段,讓自己一輩子都「仁德」下去,那麼他就是神。
劉備必須要「神化」自己嗎?
必須。
第一,因為他想得天下啊。得天下,你得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
第二,因為劉備沒啥別的東西,他能借助的,只能是「仁」。
簡單說來: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仁」,那麼他可能是真的「仁」;一個人想一輩子「仁」,那他一定是「偽人」。
沒錯,劉備,正是這樣一個「偽人」。(偉人)
當然,我們在長大了以後,發覺到,劉備的「仁德」之中,是有虛偽的成分在的。
這很正常。
長大了,見得世面多了,閱歷足了。劉備的虛偽,不難看得出來。
事實上,劉備身邊的下屬們,也都不傻,都看得出劉備的「偽」。
那麼這幫下屬,為什麼還死心塌地,跟著劉備南征北戰、肝腦塗地呢?
因為,他們清楚劉備的「偽」,是出於辛酸與無奈。他們真正懂得這位主公的難處。
所以,即便劉備為趙雲摔孩子,趙雲還是願意肝腦塗地,謝主隆恩。
趙雲不是不明白劉備的虛偽,可趙雲更明白劉備的辛酸之處。——
如果一個人能夠大大方方地「仁」,他又何必迫不得已地「偽」呢!
偽君子的劉備,心底裡,全是忍辱負重,全是堅韌不拔,全是與命運單打獨鬥的抗爭。
有幾個人,又能讀懂呢?
真英雄,不論成敗,不論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