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天下大亂,災荒連年,百姓們為餬口活命紛紛賣掉家中值錢的東西。當時甄家有大量的穀物儲備,趁機收購了很多金銀寶物。甄氏當時才十幾歲,看到這種情形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可不是善策啊!一個人本來沒有罪,但因擁有一件珍寶便可能被定為有罪,這便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因財喪身。再說眼下眾多百姓都在飢餓之中,不如將我家穀物開倉賑濟四方鄉鄰,這才算是一種惠及眾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認為她說得有理,是個好主意,於是將家中的糧食全部無償分發給鄰里鄉親。
甄氏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二嫂很悲傷的同時還要做些瑣事,照顧孩子卻非常慈愛。甄氏母親性格嚴厲,對幾個兒媳婦不是很好,甄氏幾次勸母親:「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紀輕輕就守寡,照顧唯一的孩子,道理上講,您對待她要當成是兒媳婦,愛護她像自己的女兒。」母親聽了甄氏的話慚愧得流淚,之後對待二嫂的生活起居就像對待甄氏一樣,平時也多有走動,關係密切。
建安年間,袁紹為他的次子袁熙納甄氏為妻。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夫人。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父子領兵攻打鄴城,袁紹的軍隊抵擋不住,鄴城很快失手。曹操攻打鄴城,固然是為了將袁紹勢力連根拔起,還有一個原因,他早就聽說過美人甄洛的名聲,想佔為己有。可惜,首先攻進鄴城的卻是曹操的大兒子曹丕,曹丕也早就對甄洛垂涎三尺。鄴城城破時,曹丕帶人徑直走進袁府後宅,發現兩個披頭散髮、塵灰滿面的貴族女子抱頭痛哭。曹丕走近一看,見她們雖然蓬頭垢面,但十分美麗,拖近洗干臉一看,年輕的便是甄洛,年長的婦女是她的婆婆劉氏。待到甄洛梳洗齊整之後,曹丕看到恢復本來面目的甄洛那艷麗的面容,頓時神魂顛倒。隨後,曹丕向父親曹操請求把甄洛賜給自己。曹操內心中,雖然他對美麗又才華出眾的甄洛早就傾慕不已,可惜被兒子搶先下手了,只好作罷,擺出了父親的姿態,點頭同意。
不久之後,甄洛被曹丕明媒正娶為妻。當時,甄洛芳齡二十三歲,正是光彩奪目、韻味十足的年齡。曹丕雖然只有十八歲,但他借助其父的威勢,大有爭奪天下的野心,因此志得意滿。賢淑溫良的甄洛嫁給他,也算是有所寄托。然而,甄洛雖然善良雖然美麗,卻早就嫁給袁紹的兒子成了袁家的兒媳婦。當時的情況是,甄氏家族是河北大族,而雄踞在北方的袁紹是河北一帶最大的軍閥,因此便派人到甄家為自己的二兒子袁熙提親,那時的袁紹手下兵強馬壯,意氣風發,被世人認為是可以奪得天下的梟雄。甄家不敢得罪,因此,甄洛就成了袁紹家的兒媳婦。這樁婚姻,似乎讓甄洛幼年時"貴不可言"的預言走向現實,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在梟雄曹操的手下,袁紹一敗塗地。
那麼,為何曹操父子會對袁紹的兒媳婦甄洛這樣的二手貨垂涎三尺?曹植在《洛神賦》中寫的為之傾倒的美女居然是袁紹兵敗成為曹營俘虜的傳奇美女甄洛。歷史上就有"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的民謠,說的就是甄氏家族是河北大族,甄洛的聰慧與美貌在河北一帶人盡皆知,與江南著名的美女大喬、小喬比肩而稱。而且這樣一個如洛水般的女人,居然讓曹操、曹植和曹丕父子三人同時為之傾倒,真的不可思議。甄洛出身於東漢末年的名門望族,她的先祖是漢朝太保甄邯,甄洛是上蔡縣令甄逸的女兒,母親張氏是常山一帶有名的美人。甄洛自小就聰明可愛,惹人疼愛,甄逸夫婦將她當做是掌上明珠。甄洛一出生,她的身邊便有種種異象出現,比如,她在睡覺時,家人總會在恍惚間看到有人給她蓋上玉衣,因此後人揣測,甄洛的美麗驚人,如同仙女下凡,家人產生的幻覺,是因為她的肌膚白如玉。
不幸的是,甄洛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張氏在痛苦之餘,內心十分惶惑,便請來當地有名的相士劉良到家中位兒女們看相。劉良一派仙風道骨,當他看到甄洛時,便斷定甄洛貴不可言。而甄洛天生就懂事,母親生性又十分嚴苛,因此,甄洛年幼時十分文靜,但心靈手巧,喜歡讀書,做女紅,但不喜歡看戲,因此她很有才華,在亂世中苦勸母親廣施恩惠,開倉放糧,甄氏也在亂世中得保平安。傳說中的甄洛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善於精心打扮,甄洛自被曹丕佔有之後,曹丕家中養有一條很有靈性的綠蛇,口中含著一顆紅色的珠子。甄洛入宮後,非常喜歡這條蛇,每天清晨都對著蛇梳頭打扮。久而久之,綠蛇一看到甄洛梳頭,就會自動盤成各種髮髻的樣子,甄洛也模仿綠蛇盤結的樣子梳頭,後來,這種"靈蛇髻"的髮式在魏晉時期流行開來。
甄洛雖然有被曹丕強佔為婦的幽怨,但她生性善良,對曹家人十分孝敬,曹丕又生性風流,英俊瀟灑,文采斐然,因此,甄洛也愛著曹丕。只是,甄洛也很聰明,她深知自己是因為美貌才受到寵愛的,畢竟她曾經是袁紹家的媳婦,而且又比曹丕大五歲,因此她百般順從,不敢任性驕縱。曹丕本就好色,看到甄洛這樣低眉順眼,自然十分高興。也正是這樣,甄洛作為一個傳奇女子美貌聞名於河北,與江南的大喬、小喬被世人所稱讚,曹操父子才會在攻打鄴城時垂涎於其美色,都想佔為己有,雖然當時甄洛已是袁紹的兒媳婦,曹丕比其父親搶先得手也是得了二手貨,但甄洛的美貌和賢惠溫良卻與曹丕十分合拍,在曹家才得以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