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司馬昭,畢竟有一句關於司馬昭的諺語那也是人盡皆知,但是其實司馬師他在歷史上的地位那也是極其重要的。「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三國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
司馬師,司馬懿長子,司馬昭之兄,一個被嚴重低估的三國歷史人物,在他陰謀策劃之下,司馬氏才能鳩佔鵲巢奪魏建晉,但司馬師在有一個兒子的情況下,為何在去世之後,卻沒有傳位給兒子,反而傳位給弟弟司馬昭?
歷史上的司馬師,可以用「陰險毒辣,沉著堅強,雄才大略」十二個字來說明,如果說周瑜、諸葛亮是三國前期的最強豪傑,那麼司馬師就是三國中期的最強梟雄。
《晉書》記載: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短短數字,勾勒出一個濁世翩翩佳公子形象,才華橫溢,雅有風彩,人亦風流,但這只是表面形象,司馬師手段卻令人不寒而慄。
司馬師原配叫夏侯徽,夏侯尚之女,而夏侯尚是征西將軍夏侯淵的堂侄,與曹操淵源很深。但在公元234年,曹睿在位時,25歲的司馬師卻毒殺掉夏侯徽。根據《晉書》記載,夏侯徽知道司馬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師也對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於是就毒殺掉夏侯徽。
但細思之下卻讓人不寒而慄,234年時諸葛亮病死五丈原,魏國領兵對抗的是司馬懿,此時曹睿對司馬懿與司馬氏有防範但總體還是重用,為何司馬師卻殺掉夏侯徽?或許,這時司馬師就已經陰謀顛覆曹魏江山,讓夏侯徽獲悉之後,迫不得已而殺之。234年,離高平陵之變還有15年,這時司馬師就已佈局,足見此人深謀遠慮,但毒殺妻子又顯得手段狠辣。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前夕,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次日清晨,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以至司馬懿都感慨「我的這個兒子,竟然這麼厲害」。
這裡有一個疑問,司馬懿政變的三千死士從何而來,為何曹魏上下毫無察覺?原因很簡單,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高平陵之變時一朝而集,以至眾人莫知所出。因此,司馬師應該是很早就陰謀顛覆曹魏江山,謀算之遠,古今罕見。大功告成後,司馬師因功被封為長平鄉侯,食邑千戶。不久,司馬師被加封為衛將軍。
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室殘餘力量還很強大,而這時司馬懿已經71歲,並沒有足夠精力應付殘局,司馬氏又如何徹底控制曹魏,進而建立晉朝的呢?其實,關鍵就在於司馬師。
251年,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接掌司馬氏,此後曹魏發生多次將領起兵反叛司馬師,均為司馬師領兵平叛。在這一過程之中,司馬師不僅要穩定政局,確保司馬氏大權,還要平定叛亂,沒有足夠能力根本辦不到,且只要一次失敗,司馬氏江山可能就岌岌可危,就會面臨更多叛亂。因此,司馬師才是晉朝的關鍵奠基人。
255年,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氏,司馬師率軍平叛,但在平叛過程中,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這一年,司馬師痛死於許昌,終年四十八歲,算是英年早逝。
但奇怪的是,司馬師有一個兒子叫司馬攸,為何在他死後,卻沒有傳位司馬攸,而是傳位司馬昭呢?
司馬師與夏侯徽育有五女,沒有一個兒子,而司馬昭有多個兒子,於是就將其中的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在古代社會,過繼子與親子一樣,都擁有繼承權,法理上承認的傳承關係,比如漢宣帝劉病已,就是過繼給漢昭帝為孫,這樣才能代表正統傳承。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就代表他是司馬師之子,逢年過節要給司馬師燒香燒紙。
251年,太尉王凌起兵叛亂時,司馬師還帶司馬攸一起去平叛,「從征王凌,封長樂亭侯」,因此司馬師非常喜愛司馬攸,應該是將他作為傳承人培養的,但為何司馬師最終卻沒有傳位司馬攸?
司馬師沒有傳位司馬攸,其實還是為了司馬氏家族。
司馬師去世時,司馬攸才十歲,儘管此時司馬攸親賢好施、文采驚人,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馬炎,但畢竟年紀太小,根本掌控不了魏國複雜的局面,因此司馬師才傳位司馬昭。說到底,司馬師死的突然,如果再堅持十餘年,等到司馬攸能夠掌控局面時,估計就不會傳位司馬昭,也不會有晉武帝司馬炎了。
歷史在這裡開了一個大玩笑,司馬師英年早逝,導致司馬攸皇位落空,卻給中國帶來了一個災難。司馬炎在位時,司馬攸對匈奴人劉淵行為舉止感到警覺,對司馬炎直言「陛下如果不除掉劉淵,臣恐怕并州不能夠長久安寧了」,可惜司馬炎拒絕了。結果在304年,劉淵建漢(史稱漢趙、前趙)開啟了五胡亂華的慘劇,308年還攻佔了西晉首都洛陽,並滅亡了西晉。
滅吳之後,司馬炎健康狀況惡化,而太子司馬衷與各皇子都很軟弱,朝中很多大臣希望由司馬攸繼位,但司馬攸非常討厭荀勖和馮紞等讒臣,於是在讒臣與賈充(太子妃賈南風之父)努力之下,藉故以正太子名位為由要將司馬攸調回封國,隨後司馬炎將司馬攸調回齊國,第二年司馬攸氣恨發病,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明朝大儒王夫之評價一針見血,「西晉之亡,亡於齊王攸之見疑而廢以死也。攸而存,楊氏不得以擅國,賈氏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亂。故舉朝爭之,爭晉存亡之介也。」如果司馬炎傳位司馬攸,或許中國會避免五胡亂華的慘劇,歷史將會大大不同。
可惜,時也運也命也,司馬攸兩次錯失皇位,不僅改變了自身命運,更可能改寫了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