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司馬師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漢末三國歷史上有兩個有名的「兄終弟及」:一是孫策傳位於孫權;二是司馬師傳位於司馬昭。不過兩個弟弟給哥哥的身後待遇卻大為不同,孫權稱帝后僅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而孫策的兒子只是列侯。
客觀地講,孫權給孫策及其子孫的待遇不符合孫策的功業和實際地位,連陳壽都認為「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與孫權相比,司馬昭封晉王后就追封司馬師為「晉景王」,地位與司馬懿和自己相同。
司馬炎篡魏稱帝后追封司馬師為「晉景帝」,司馬師的子孫則是與皇子待遇相同的世襲藩王,讓司馬師擁有皇帝身份和符合功績的待遇。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司馬師的皇帝身份卻成為西晉滅亡的「蝴蝶效應」。
除了政治局面需要年長者主持之外,司馬師傳位給司馬昭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沒有親生兒子,繼承人是過繼來的司馬師次子司馬攸,當時年僅十歲。對於司馬師來說,傳位給弟弟和傳位給兒子都是傳給司馬昭。
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晉武帝)與過繼給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攸都是王元姬所生,但司馬炎年輕時的實際表現和名聲都比不上司馬攸,司馬昭喜歡司馬攸也勝過司馬炎。司馬炎最大的優勢就是嫡長子的禮法身份。
但因為司馬師是晉景帝,所以司馬攸也是皇帝嫡長子。再加上司馬昭經常發表「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也」的觀點,削弱了司馬炎嫡長子的優勢。畢竟從司馬師那裡算,司馬攸才是嫡長子,司馬炎只是大侄子。
雖然由於各種原因,司馬昭最後還是傳位於司馬炎,讓司馬炎成為西晉的開國皇帝。但晉景帝司馬師嫡長子的身份依然讓司馬攸在西晉擁有巨大的威望,當時很多重臣名士都支持司馬攸成為西晉的第二代皇帝。
為了對抗打壓朝中擁立司馬攸的強大呼聲,司馬炎堅定地主張「父死子繼」和「嫡長子繼承」。正因如此,司馬炎在明知自己的嫡長子司馬衷「純質(傻)」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立司馬衷為太子,主要目的就是防司馬攸。
太康四年(283年),司馬炎間接逼死了司馬攸,但立司馬衷為太子也是「生米做成熟飯」了。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逝,司馬衷繼承皇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的昏庸無能是引發「八王之亂」的首要原因。
西晉滅亡的主因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爆發的主因是晉惠帝繼位,晉惠帝繼位的主因是司馬炎猜忌司馬攸,司馬攸被猜忌的主因是晉景帝司馬師嫡長子的身份。可見司馬師的帝號是導致西晉滅亡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