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起於微末,憑藉著天下大亂之機,愣是闖出了三分天下。劉備一個編草鞋的,後來登基稱帝,關羽一個販棗的後來成了五虎將更是在民間成聖,而張飛一個屠夫卻創造了顯赫功績。這些人一沒有名門望族的背景,二也不是分封一方的諸侯,憑借的就是自己實實在在的實力。
那麼問題來了,張飛關羽這麼草根的出身是如何擁有這麼出類拔萃的戰鬥力呢?他們的武藝是從哪兒學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瞭解他們起義的地方,和當時的一種國策。
涿縣位處於幽州境內,屬於與鮮卑、烏丸臨近的邊境地區。漢代時除了常規兵役,還有郡縣內負責治安的戍卒。《太平御覽》引蔡邕《幽州刺史議》曰:「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贍核,四方有事,未嘗不取辦於二州。」——這應當是指幽州之地的人多擅長騎術,冀州人多擅長弓弩。
東漢後期以募兵制盛行,徵兵制也沒完全消退,只是東漢輕武裁軍,對兵源考核的確不如西漢。關羽、張飛自少年就追隨劉備,他們屬於義勇軍性質。早年劉備起兵討賊,其實沒什麼技術含量,憑著聚眾而起就立了功。劉備不久後就為賊所破,幾乎身亡。從黃巾之亂到初平二年間的劉備在處理北方盜賊時積累下經驗,在打出了小名氣。這期間有七年時間可以練兵,關羽、張飛自是不乏磨練的機會。
另外,讀史較多者可能會知道,早年間涿郡附近,京西北玄平坡下坎兒有個地名叫「胡嶺」,武風甚熾,拳師雲集,門派林立,所傳武功有鐵砂掌、捋葉子、齊眉棍等諸般名色。其中齊眉棍一門修煉最為不易,須得於棗樹之下將木棍揮舞演練,叩樹三下方可。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