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三國劉備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劉備被塑造成了一個宅心仁厚愛哭之人,在書中其有很多哭場的記載:
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將奈何?"雲長大驚,隨捉宋忠至新野見玄德,備言其事。玄德聞之大哭。玄德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肅驚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聲不絕。
在《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裡面,劉備被羅貫中進行了精心的PS,以至於大家一提及劉備,第一反應就是其愛哭,然而,歷史中的劉玄德,真的是個愛哭的男人嗎?
當然不可能,怎麼說,其可是讓奸雄曹操都忌憚非常的梟雄之人,倘若整日哭哭啼啼,脂粉氣十足,那像什麼話?
那為什麼劉備會被小說作者羅貫中塑造成這樣一種愛哭的柔弱形象呢?
小說結構需要,欲揚先抑,讓讀者嗨起來
在古代,沒有現代打臉流這種專業的說法,但欲揚先抑的寫作思想已經很成熟了,羅貫中將劉備開局寫得非常淒慘,沒地、沒勢力、全靠流動作戰,帶著關張二人,白手起家,那是一個慘呀,這種境地,哭哭發洩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作為同是草根的讀者群體,大家的起點都比較低,共同的弱勢地位,這樣寫自然能夠引起更多的共鳴,這樣向下發展,隨著主人公後來步步高陞,頻頻開掛,又是火燒新野、又是赤壁之戰,又是奪得漢中,爽點一波接一波,這樣才使得讀者閱之愛不釋手。
而實際上,現實當中,劉備壓抑的挨打經歷在當時的年代中,是個很普通的現象,作為小軍閥,被當時的大軍閥曹操打敗,被強悍的呂布搶走地盤,好容易投奔自己的同宗劉表,結果靠山又被滅了,看似過程很悲催,但當時被曹操碾壓、打敗、屠滅的地方勢力,很多比劉備還要慘,有的更是宗族全被屠盡,相比那些勢力,劉備除了坎坷點兒,整體還算幸運,因此其確實沒必要整天去哭。
突出宅心仁厚皇叔形象
劉備的哭,更多是被羅貫中的正統觀念所塑造出來的,大漢皇叔,那可是正統的象徵,整個小說需要一個正面形象,而這種人自然要精緻美化,仁厚、義氣要怎麼表現呢?就在這一掬清淚之中了,為兄弟而哭,為漢室而哭,為知己而哭,為同宗而哭,為自己的命運而哭,一系列的哭和委屈,堆積出來了正被邪壓的委屈和無奈,讓讀者看到這裡不禁為之歎息悲傷,從而期盼接下來會不會有奇跡發生呢?
然而劉備這哭哭啼啼的形象,若是真放到現實之中,肯定會被眾人鄙視,但是讀者們卻非常吃這一套,你看人家劉備,多仁義,都哭了,彷彿劉備一哭,普天下都應該同情其似的。
而現實中的劉備是個什麼形象呢?
其實三國演義也多少提及了劉備生猛的樣子,作為梟雄的劉備,自然有其生猛的一面,其自然不可能靠哭來打天下,從劉備最初上陣對決的形象來看,三英戰呂布時,劉備直接上去硬抗呂布,揮舞著雙股劍,與呂布廝殺多時,這樣的劉備更符合真實的情況,硬氣、霸道。
劉備發起狠,張飛都得慫
作為蜀漢的一哥,劉備的地位超然眾人,若是整天哭哭啼啼,怎麼服眾?而書中記載的幾個事情,也能側面看出劉備的嚴肅。
張飛,這哥們和劉備夠鐵了吧,然而劉備發起狠,萬人敵的張飛也照樣得慫,劉備平日裡沒少敲打、警誡張飛。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三國誌》
劉備的鐵石心腸,殺養子,眼都不眨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三國誌》
若說劉備心軟,仁厚,但殺起人來,卻一點都不眨眼,虎毒尚且不食子,劉封說起來也是其養子,就這說殺就殺掉,一點兒都沒有猶豫,其表現出的更多是陰冷的政治家、梟雄的本色,跟小說中的仁厚、義氣,根本沒有半點關係,殺劉封的時候,劉備連流一滴眼淚都沒有,真是鐵石心腸。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的哭更多是文學渲染,現實中的劉備絕對是個鐵石心腸的梟雄猛漢,不如此,也不可能在亂世之中,最終定鼎三國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