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托付荊州劉備為何不要,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劉備是三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白手起家,歷經數十年浮浮沉沉,最終成功開創了蜀漢基業。許多人認為劉備成功的最大「法寶」是因為他宅心仁厚,以德服人,所以受到了許多名士的敬重與支持。比如劉表在臨終前就打算把荊州托付給劉備,而不是給自己兒子,結果劉備卻堅決推辭。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劉備急缺地盤,劉表托付荊州,劉備為什麼不要呢?難道是因為高風亮節?事實真相當然不會那麼簡單。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劉備投奔劉表的時候開始說起。
200年(建安五年)春,劉備被曹操打敗,於是逃往北方投靠了袁紹。數月後,「官渡之戰」正式爆發。期間,劉備建議袁紹聯合荊州的劉表從南北兩面一起夾攻曹操,並自告奮勇願意前往遊說。袁紹認為劉備和劉表都是宗室,彼此比較好說上話,於是就採納了劉備的建議,並讓劉備帶著軍隊南下。結果劉備確實到了劉表那邊,但卻是一去不復返了。袁紹回過神來想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氣得乾瞪眼,但也無可奈何。
話說劉備到了荊州後,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待以上賓之禮,並安排劉備的軍隊駐紮新野。當時劉備雖然混的不好,但名氣已經很大了。荊州地區的豪傑聽說劉豫州來了,紛紛前往拜訪,並願意投身到劉備陣營中效力。劉備也來者不拒,在劉表地盤上拚命發展自己的勢力,期間還「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加盟自己陣營。
劉表本來就對劉備這個燙手山芋感到頭疼,如今看到他在荊州這麼受人歡迎,不得不加倍提防。不久,劉表就安排讓劉備的人馬改駐樊城。樊城位於襄陽以北,隔漢水相望。如此一來,劉備和他的軍隊一方面就成為劉表對抗曹操的「防火牆」,另一方面又便於盯住劉備以防他反客為主。
其實劉表自己心裡非常清楚,以自己的能力和威望不足以駕馭劉備。雖然劉備此番在名義上是前來投靠,但如果給予重用的話怕將來尾大不掉,到時候劉備來個喧賓奪主,他就無可奈何了。當年劉備比現在更落魄,投奔到徐州的陶謙門下,結果陶謙把整個徐州都讓給了劉備。雖然許多人都認為這是陶謙尊重國士的表現,可實際過程中陶謙究竟是心甘情願還是迫於無奈,已經沒有人說的清楚了,至少劉表內心覺得這件事情細思極恐。
208年(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在穩定了北方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進軍,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奪取荊州。因為荊州位於長江中部,只要佔領了這一區域,逆流而上可以攻取益州,順流而下可以攻取揚州,進而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正當曹軍步步逼近時,劉表卻一病不起,並於同年八月去世。臨終前,劉表在病榻上拉著劉備的手說道:「我兒不才,而諸將相繼凋零,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劉備聽後連忙謝絕,並對劉表說道:「您的兒子都很賢明,您不要多想,安心養病吧!」劉備出來後,有人勸劉備聽劉表的建議,接手荊州。劉備說道:「劉表待我忠厚,我要是聽他的話接手荊州,別人一定認為我薄情寡義,所以我不忍心這麼做。」
上述這段對白記載於《三國誌·魏書》之中,那麼劉表是真心想把荊州托付給劉備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其實,劉表臨終前要把荊州托付給劉備,而劉備又堅持不接受,這就是兩人之間玩的心計。劉表晚年時已經給自己安排好了繼位人,那就是次子劉琮。所以他去世後,劉琮就是毫無爭議的繼承人。但劉表一直提防著劉備,又怕自己去世後,劉琮鎮不住劉備,於是就以托付荊州為誘餌,試探劉備的心意,如果劉備要是真有這個心思,恐怕劉表是打算把他和自己一起帶走了。
然而,劉備奔波大半生,早就是個「老江湖」,論政治敏感度,放眼三國幾乎沒人比得上他。因此劉表的這點小心思在劉備面前那就是小巫見大巫,自然不會上當。
劉表去世,劉琮接班後,曹操大軍壓境。荊州的老臣蒯越、韓嵩、傅巽等人都勸劉琮投降。劉琮剛剛接掌大權,自然不甘心就這樣失敗。他對眾人說:「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難道不足以與曹操一戰?而且我們還有劉備據守樊城。」傅巽說道:「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是以逆抗順;以區區楚地抵禦國家,是以弱戰強;以劉備而敵曹公,是以卵擊石。三個方面都不可行,這仗還怎麼打?」
聽了傅巽的一席話,劉琮還是有點不服氣。於是傅巽繼續說道:「如果劉備不能戰勝曹公,則將軍不能自保;如果劉備能戰勝曹公,那劉備還會屈居主公之下嗎?」劉琮這才想明白,如果要對抗曹操就必須依靠劉備。但無論結局輸贏,自己都沒好果子吃。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當時劉表集團中的人對劉備戒心還是非常強的。
最終,劉琮舉州請降,曹操不戰而勝,輕鬆拿下荊州。事後,劉琮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而劉備則又一次跑路,並拉開了「赤壁之戰」的序幕。
參考文獻:《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