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事件時如果曹爽沒有交出兵權,會是什麼結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高平陵事件時如果曹爽沒有交出兵權,會是什麼結局?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變。三國網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司馬懿是一隻老狐狸不假,但他的對手曹爽實在是不像話,蠢得像一頭豬,所以在面對司馬懿的時候,最後只能是身首異處,下場淒慘。

司馬懿伺候了曹家四代君主,一方面是因為司馬懿非常長壽,另一方面是因為從曹操往下,接連幾代皇帝都非常的短命,這實在冥冥之中的天意。

但凡有一個活的長點,司馬懿這種螞蚱,就永遠沒有蹦躂起來的時候,可惜的是曹家的好運氣從曹操以後就用光了。

司馬懿的發跡之路很簡單,早年間看不慣曹操專權,所以很晚才出來做官,而這一點決定出仕。司馬懿則表現得非常優秀。

曹操看著司馬懿是個人才,就讓他做了太子的屬官,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古今很多位極人臣的人物,最初都是從太子府出來的。

能在皇帝登基之前,成為他的心腹,這叫府邸舊人,一般在新皇登基之後,那絕對是要飛黃騰達的。

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慢慢得到重用,並且在西邊跟諸葛亮打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了自己的勢力,成了曹魏政權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

等到曹丕死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是作為顧命大臣出現在了曹魏的朝堂之上,曹丕弄得這四個顧命大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以說是充分考慮了平衡。

曹丕留下了四個顧命大臣,分別是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這個人事安排是很有學問的,曹真、曹休是曹氏宗親,司馬懿和陳群則是魏國功臣。

這個安排很有深意,首先要把政權的根本命脈——軍權,放在皇室宗親的手裡,免得被外姓人家把天下給搞走了,所以安排了曹真和曹休這兩個宗親。

但是除了宗親,也要用特別能幹的功臣,來制衡宗親。一方面可以讓這些有才幹的人主管文官系統,治理國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壓制住宗親們別的想法,免得這些人想要自己當個皇上爽一把。

曹丕安排司馬懿和陳群這兩個功臣做顧命大臣,就是出於這種考慮,這個安排簡直完美,唯一不完美的是,曹丕的兒子曹睿三十多歲就死了。

於是曹睿同樣面臨托孤問題,而這個時候,上一代的托孤大臣除了司馬懿之外,都死了,不得不說司馬懿是真的很能活。

曹睿選的托孤大臣是曹爽和司馬懿,曹爽就是曹真的兒子,做了大將軍,而曹爽這個人,根本就不懂得權力的來源是什麼,因為他一出生就已經擁有的太多。

像這樣的二世祖,根本不懂得政治的慘烈,不知道需要經過怎樣的搏殺,才能換來生存和榮耀,這些曹爽很容易就獲得了,但他並不滿足,貪慾讓他變得開始侵犯和擠壓其他人的利益。

這裡面不僅包括司馬懿,還包括很多人,甚至還包括當時的郭太后,強迫他和小皇帝分開,以便於他能更好地控制小皇帝。

他扶植各種跟自己私人關係好的人,排斥朝堂重臣,並且通過一系列人事調動,讓自己的親弟弟全面掌握了宮廷禁軍,這樣一來曹爽的勢力達到了頂點,但暗地裡也得罪了很多人。

高平陵事件,是一次眾臣對曹爽不滿的突然爆發,當然主角是司馬懿,說起來這事兒也是真夠偶然的。

高平陵是曹魏的皇陵,當時就有人對曹爽說,你和你的兄弟們控制著朝廷和禁軍,不能同時去高平陵,要不然有人到時候造反,把城門一關,你們可怎麼辦。

說這話的人叫桓范,當時屬於曹爽的親信,在這次事件中被殺,後來他的子孫再次在東晉崛起,滅了司馬家的朝廷,也算是為桓范報了仇。

但此時的曹爽不聽,非要和兄弟們一起出城,結果出事了,司馬懿造反了,半脅迫半主動的郭太后,下詔廢黜曹爽。

事情到這裡,僅僅是剛開始,此時曹爽手裡有軍隊,關鍵是有皇帝在手,而此刻桓范還是大司農,掌握著天下的農業,只要曹爽跑去別的地方,那洛陽就是一個空城,有皇帝在手,隨時可以調動大軍,來平定叛亂。

曹爽無知的本性終於暴露,他居然同意交出兵權,信了司馬懿的鬼話,說是同意曹爽做了富貴翁,曹爽以為政治跟玄談一樣,這次輸了可以再來,大不了做了逍遙自在的人。

這就是二代和初代的區別,司馬懿永遠知道,生死只在一念之間,不能有任何的心存僥倖,這都是用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但是曹爽沒有。

交出軍權之後,曹爽就徹底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了,曹爽是個窩囊廢,但他連累的人可真不少,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張當以及桓范,以大逆不道罪都被誅滅三族,一場血雨腥風之後,司馬家崛起,曹魏的政權落入了司馬氏之後。

這一切的後果,都是因為當時曹爽放棄了兵權,聽信了司馬懿的鬼話,他如果不交出兵權,肯定可以打敗司馬懿,因為他的手裡有皇帝,要知道曹操就是這麼幹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