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一生簡樸,治軍嚴謹,令行禁止,作戰勇猛,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一、良禽擇木而棲
原本徐晃是楊奉的部將,一起在為東漢朝廷這家公司打工,可是這家公司兩個最大的董事韓暹和董承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爭鬥起來。眼看他們爭鬥日益激烈,公司也即將倒閉,好在這時有位大股東加了進來。不錯,就是曹操。
於是,徐晃看到了希望,並勸服上司楊奉和自己一起跳槽,加入曹操集團。哪知當曹操拿出第一個方案,要漢獻帝劉協遷都許昌時,楊奉又在韓暹的挑撥下反叛了曹操。名字真是沒起錯,「陽奉陰違」!
曹操可不是好惹的,迅速殺敗了楊奉和韓暹的叛軍。徐晃也不是傻子,本來就想跳槽了,為什麼不趁這個機會跟著曹老闆好好幹呢!
從此,徐晃便成為了曹操麾下的得力戰將。徐晃對於曹操囑咐的每一次任務,打的每一次戰鬥,都把它視為曹魏大廈的每一塊磚瓦。他不是為了自己在戰鬥,而是為了曹魏的統一事業在戰鬥。
因為他視曹操為明主,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實現曹魏的統一大業就是他一切動力的來源。
二、南征北戰,鹹有效勞
隨後,曹操的每一次征戰中,幾乎都少不了你的身影。
曹操滅呂布,你招降趙庶、李鄒;文丑要為顏良報仇,反被你和張遼斬殺。官渡鏖戰時,曹袁雙方軍糧殆盡,值此危難之際,又是你打敗袁紹的運糧將領韓猛,燒其輜重,得以讓曹操與袁紹僵持而不敗。
袁紹死後,曹操攻打冀州,是你兵臨城下,勸降易陽令韓范,兵不血刃解放了易陽。當曹操想要滅易陽時,又是你,陳其利害,希望赦免易陽,那麼其他尚未歸順的地方也會望風而降。
西征馬超時,雖然曹操已經渡過渭河抵達潼關,但遇到馬超阻擊,依然不能前進。還是你,提出渡過黃河,搶佔衛蒲阪,在那裡搭建橋頭陣地,截斷敵人的後路。就是這樣,曹操才得以渡過黃河與馬超、韓遂展開決戰。
與劉備爭奪漢中時,劉備派陳式等襲擊馬鳴閣,想要切斷曹軍後方通道,奪取漢中,又是你出現在了該出現的地方,擊敗陳式,粉碎了劉備的美好計劃。
你為了曹魏的江山出生入死,大小戰役無不見你的身影。當關羽打敗於禁,威震華夏,動搖曹魏江山時,你不出手誰出手!
三、樊城破關羽,走向人生巔峰
本來解救樊城並沒有徐晃多大的事兒,因為曹操已經派大將於禁和龐德率領七軍支援曹仁。於禁在曹魏軍中很有威望,治軍嚴謹,鮮有敗績。曹操也很信任於禁,幾乎把寶全壓在了他的身上。
在於禁真正失敗之前,曹魏軍中肯定誰都不會想到他會失敗,可是他的確失敗了!敗給了一場洪水!上天給於禁開了個玩笑,也給曹魏開了個玩笑。
同時,上天也給了徐晃一個重擔。
於禁全軍被滅的消息傳到了曹操耳中,曹操慌了,甚至想要遷都來躲避關羽的鋒芒。最終在朝臣的勸諫下,決定於孫吳聯盟,並派遣徐晃作為第二支援軍解救樊城。並且將遠在合肥的張遼等諸將也調來增援曹仁,可見勝利對於曹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徐晃當然知道自己肩上的負擔有多重,自己這一戰的勝敗將決定著曹魏的命運。雖說關羽後方會有東吳的偷襲,但自己還是要取得正面戰場的勝利,才能擁有主動權,不能將希望過多的寄托在別人身上。
可是問題在於自己的士兵多是新兵,根本不是荊州兵的對手,沒有萬全的準備,依然不能輕舉妄動,於禁慘敗的場面還歷歷在目。因為他要面對的是威震華夏的關羽,關二爺。
硬碰硬不行,那不如先試試計謀。
當時關羽的前部軍隊駐紮在偃城,於是徐晃佯築長塹,做出切斷蜀軍後路的假象,逼迫蜀軍退出偃城。果然,蜀軍害怕被圍,燒營撤走,因而徐晃軍得以佔據偃城。
同時,孫權同意了曹操雙方夾擊關羽的做法。於是曹操讓徐晃將孫權的密信分別射入樊城和關羽營中。一時間關羽不辨信中真偽,進退兩難。
此時,為了這場重要的戰役,曹操不惜親自督軍,並派遣十二營兵力進駐偃城,由徐晃指揮。
至此,徐晃才有了和關羽一較高下的實力。
當時,關羽的主力駐紮在圍頭,部分軍隊駐紮在四塚。戰前,徐晃放出消息,要全力攻打圍頭,一舉擊敗關羽,將他趕回老家。正當關羽軍在做戰前準備時,徐晃卻突襲了四塚。
關羽害怕丟失四塚,親率五千步騎出戰。不過我想關羽是不是太輕敵了,只帶五千士兵來和徐晃交戰。就算你倆關係好,也不能這樣啊。
關羽和徐晃還真是老鄉,都是山西人。據說,在開戰之前,兩人還相互問候了一番,只談平生過往,不談政治軍事。但畢竟各為其主,這是一場生死的較量,也許他們本可以成為朋友,但此刻他們是敵人。
果然戰爭還是不可避免,可能是由於兵力原因,混戰之中,關羽被徐晃擊敗,向圍頭撤退。徐晃率軍緊追不捨,跟隨關羽衝到他的大本營中。此刻徐晃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擊敗關羽。
當時關羽的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非常嚴密,如果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反而由內突襲,要容易不少。趁關羽軍陷入混亂之時,徐晃一鼓作氣,殺敗關羽,解救了樊城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