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龐統的連環計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赤壁之戰時中國歷史上一次相當著名的戰役,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也對這次戰役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從初期的聯合抗曹、戰前的準備,到戰時雙方的表現,雖然是用一種虛構的方式,但也是一次很精彩的閱讀體驗。在這中間,羅貫中安排龐統獻了一個連環計,這一計策也成為三十六計中的一個。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龐統是否真的做過這件事情呢?
三國中後期,只有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實力最為強大。當時,孫權和劉備擔心曹操會先後滅亡東吳和蜀漢,便決心合作抗擊曹操。曹操想要攻打江東,但是士兵們常年在陸地作戰,對於水戰自然很不適應。
龐統不知道從何處得知近期有東南風,他決定利用自然優勢,好好發揮一下火攻的優勢。恰好,周瑜也想要了要用火攻對付曹操的隊伍,兩軍商量之下,龐統決心說服曹操。龐統對曹操說,將全部的戰船用鐵索綁在一起的話,會增加船體的穩定性,士兵們在船上作戰如同如履平地。曹操擔心士兵麼因為暈船而發揮不出作戰實力,便認同了龐統的建議。他命令士兵們用鐵索將所有的戰船連在一起,並把這些戰船稱為「連環戰船」。孫權發動赤壁之戰時,聽從了周瑜用火攻的建議,並借助東南風攻擊曹操的戰船。火勢蔓延的很快,曹操的「連環戰船」很快就被燒著了,加上用鐵索連接的緣故,鐵索導熱快,曹操的船隊幾乎全軍覆沒。曹操軍隊只剩下數十名士兵,只好走華容道返回江陵。
後來,人們便把這個龐統的這個計謀稱為「連環計」。赤壁之戰中,龐統也因此計收穫了名聲,讓他成為三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位謀士參謀。後來,將領們在帶兵打仗中,經常使用連環計來攻打設計對方,它也成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在軍事策略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龐統連環計是《三國演義》裡邊一個十分精彩的計謀,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計策是真的嗎?曹操就沒有考慮過這其中許多的弊端嗎?
曹操征討荊州,率軍南下,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率軍抗拒曹操,兩軍在赤壁相遇。由於曹操軍隊已經染上疾病,兩軍剛剛交戰,曹操就敗退回到江北。這時候周瑜的部將黃蓋對周瑜說:「眼下敵眾我寡,很難和他們長時間的對峙下去。不過,我看到曹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以燒燬他們的船艦逼迫他們退走。」這是《三國誌·周瑜傳》當中的記載。
在《三國演義》當中,周瑜和諸葛亮都認為:「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有一個問題,「大江面上,一船著火,余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做一處」,然後才能成功。將曹操戰船連環起來的「連環計」是龐統提出來並說服曹操實施的,結果被詐降的黃蓋一把火燒盡,慘敗而歸。
真實的情況,龐統獻過這個鐵索連環計嗎?龐統是周瑜的功曹。周瑜抗拒曹操,獲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權因此讓他擔任了南郡太守。周瑜去世,龐統送喪到東吳,歸來後,劉備已經借得荊州之地,被孫權推薦為荊州刺史。就在這時候,龐統成為劉備的部下,被任命為州從事代理耒陽縣令。這可以認定赤壁戰時龐統在周瑜處。
據此,《三國演義》中龐統到了江北向曹操獻上的連環計,只不過他還不是周瑜的功曹。實際上龐統有沒有見過曹操呢?所有的史料當中都沒有龐統獻上連環計一說,也就更沒有龐統到過曹營一事。《三國誌》記載了黃蓋發現曹操船艦首尾相連這樣的細節,與之相比,獻連環計要重要的多,為什麼更重要的事情卻沒有記述?這只能說明,赤壁之戰根本就沒有連環計一事。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是怎麼說的呢?龐統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把龐統這段話摘出幾個關鍵詞:風浪、潮水、顛簸(播),鐵環連鎖、人馬行走。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因風浪形成顛簸,讓北方人很不適應,用鐵環連鎖,人馬就可以暢行無阻。」再進一步壓縮一下,是「風浪」形成「顛簸」。
我們向下追問一下,「鐵環連鎖」能解決顛簸問題嗎?若遇到大的風浪,即便是停靠在避風港裡的船,也會像跳舞一樣,七上八下不停地跳躍顛簸,更不用說,三五十條一排船在航行中遇到風浪,又怎能解決顛簸問題?真正的大風浪來了,兩船連在一起,反而增加了危險性,因為它們的顛簸起伏是不一致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把船造大,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船大抗風浪」。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