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被稱為財神?關羽是怎麼和錢扯上關係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為什麼被稱為財神?關羽是怎麼和錢扯上關係的?

關羽為什麼會變成財神?關二爺怎麼和錢扯上關係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可能很多人也會有這個疑問,雖然現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拜關二爺的習俗,但好像都是把關二爺當做財神來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三國演義當中,蜀國應該是最清貧的一個國家,想貪點都沒東西可貪,而且像關羽這麼正直的人也不可能做出這種貪腐的事情來。那關羽從戰神轉變為財神的這個過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其實就是因為關羽實在太講義氣了,導致很多做生意的人都會拜關羽,一起來看看當時的人們具體怎麼做的吧。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關羽都是義薄雲天仗義疏財的典範,而且與張飛總是鞭撻士卒相反,關羽對手下士兵也很寬厚。既慈又義,這樣的人帶兵是帶不好的,經商也是發不了財的,因為「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似乎是一個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事實上關羽的仁慈並沒有換來手下士卒的忠誠,襄樊失利進而丟掉荊州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給投降過來的於禁七軍三萬多人找飯吃,關羽無奈搶了孫權的糧倉,給了孫權撕破臉皮的借口;二是他自己的隊伍被呂蒙的攻心計弄得人心渙散紛紛叛逃——如果關羽不讓他們娶妻生子置辦偌大家業,這夥人沒有後顧之憂,也沒那麼快跑回南郡享福。但是後世商人拜關羽為財神,也是有十分的道理和原因的,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曾經給出過答案。郭德綱做這個答案的時候,是拿秤桿舉例的:關羽為什麼能成為財神?看看秤桿上三顆星就知道了。

在說郭德綱的答案之前,咱們先來看另一種說法:關羽懂會計——這一點在正史和演義中都有體現。大家都知道,在孔子的七十二門徒中那個端木賜(子貢)就是成功的商人,據說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子貢是很出了一些錢的。子貢之所以出錢,可能是因為他賺錢的本事也是跟孔子學的,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子貢對數之一道最為精通,這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結果。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關羽關雲長其實也是孔子的忠實門徒,他每天讀的不是什麼《太公陰符》《孫吳兵法》也不是《史記》,而是孔子寫的《春秋》。

關羽很會算賬,掛印封金是真實存在的,每天的收入和支出,關羽是記了一本賬的:朝廷給他的俸祿一分也不少要,曹操的賞賜一文不取。而這些賬都是關羽自己計算的,如何能夠用有限的俸祿養活一大家子人,關羽必須精打細算,不懂會計是不行的。據說關羽為了算清跟曹操的往來賬,還發明(也許是跟孔子著作學的)記賬方法,那方法類似今天的「借貸記賬法」,可惜筆者多年前學的會計原理全都下了酒,只記得「左借右貸」收支平衡,根本想像不出關羽應用的原、收、出、存四項記賬法有多高深。

但是古代會算賬的名人多了,要是選會算賬的名人來當財神,關羽也不會取代管仲和范蠡而成為財神——管仲還兼職另一個行業的祖師爺,經常犯一些男人常犯錯誤的人,一定會在掛著粉燈管的地方看到管仲的畫像,不過那地方有時候也拜關羽。所以關羽成為財神的兩種說法,還是郭德綱的說法比較靠譜。

閒話少敘,咱們還是來看郭德綱是怎麼解釋的:古代秤桿上每一斤刻度之間都有十六顆星,這十六顆星代表著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祿、壽三星。而每一斤的標誌不是一個點而是三個,成三角形排列(現在都是電子秤,看不見點秤了)。這三個點分別代表福祿壽:缺一點折福、缺二點折祿、缺三點折壽。所以「十六花三星點」秤代表著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古代的商人做人經商都是以信義為本的,所以他們不供奉唯利是圖並成為某個行業祖師爺的管仲,也不供奉智計百出傾國傾城的陶朱公范蠡,而是把義薄雲天的關羽當做財神供奉,是尊崇,也是警示。

在傳說中,關羽除了義氣,還很講誠信:投降曹操事先「屯土山約三事」,其實就是「有條件投降」,而不是像某些矮子那樣提上褲子不認髒:明明是無條件投降,後來討價還價弄出好多條件來。關羽是說到做到:說要立了功報答曹操之後才離開,所以就斬顏良誅文丑;曹操違約(正史中沒有違約)層層設卡攔截,所以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讓曹操吃了啞巴虧折了本。

現在人們只知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其實這是無良商人給自己找的借口。古人經商講的是「不義之財不可取」「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不守誠信不講義氣的人是發不了財的,所以還有「不義之財如流水」的說法。而關羽恰好是忠義誠信的典範,商人也認為,只有以關羽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忠義傳家久,富裕千百年」,奉關羽為財神,就表示自己賺到的每一個銅板都不是不義之財,這樣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現在很多人對關羽成為財神表示不理解——包括某講壇某名家,還對此進行了調侃。但是以那位名家的年紀,是應該見過桿秤並知道秤上三星的含義的。只不過是現在桿秤已經被基本取締了,而隨著桿秤一起被棄如敝履的,還有商人的信義:只要能賺到錢,禮、義、廉、恥、孝、悌、忠、信這八個字都忘記了。忘記這八個字的商人,因此得到了兩個字的稱呼,這稱呼大家都知道,咱們就不說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