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三姓家奴的說法在歷史上存在嗎 劉備多次投靠為何不是家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呂布三姓家奴的說法在歷史上存在嗎 劉備多次投靠為何不是家奴

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家奴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三姓家奴,這是特指呂布的詞彙,後來用作諷刺反覆無常,不忠不義的人。

在史籍記載中,並沒有關於呂布是三姓家奴的說法。呂布,無論是從三國誌,還是從三國演義中,都可以看到,其殺董卓,是作為一件大功被傳揚的。董卓作為呂布的義父,呂布有大義滅親之舉。

然而,宋代之後,大義滅親,這個褒義詞逐漸有了貶義,指的是自私自利的人為了自己的前程背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宋朝之時,疆域僅限於漢地,同黨項、契丹、女真,甚至是大理、交趾,都爆發過戰爭。這促使了民族主義的興起。慢慢地,在民間傳說中,呂布就成為了忠、孝、義的反面教材。

宋代,儒家中的理學派佔據了社會思想的主流。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存天理,滅人欲。在儒家學說中,是主張性善論的。也就是說,人的天性都是善良了,由於人世間的各種慾望,才導致天性泯滅。

什麼是天理?就是天道,就是事物的本質。宋代,理學派思想集大成者是朱熹。這個朱熹是很厲害的,是個全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經濟學家、科學家。當然,很多人可能不同意這個說法。如果深入去瞭解這個朱熹,去學習宋代的理學,完全會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宋代以及宋代之後,對人性,是有著法律保護的。比如說,如果家人或者朋友犯法,個人給予保護以及躲藏,這是不犯法的。也就是說,沒有窩藏罪一說。宋代之前,是有窩藏罪的。如東漢末年,著名的讓梨故事主人公,孔融窩藏犯法者,這個犯法者是其哥哥的朋友,因而被朝廷追究。結果,要被處於極刑,最後是他的小時候讓梨的哥哥代他而死。孔融是讓梨,他哥哥是讓命。

保護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對這個給予處罰,是違背天道的。個人,因為自己的前程或者財貨需要等,而做出違背天道的事情,這是人欲。父子親、夫婦順、兄弟睦,這是人的天性。

從宋代直到清代,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如果被他人殺害,個人為了復仇而將兇手殺死,這也是不負法律責任的,反而會被當成高貴的品質而被傳揚。再比如說,如果一對夫妻,丈夫或者妻子,發現另外一方,在外通姦,當場捉姦的話,其個人或者個人的直系親屬,因為憤怒,而將另一方殺死,這也是不負法律責任的。因為在理學的思想中,這是天性使然,是天道。

當然,理學,在明清時期,很多東西都被篡改而扭曲,這也是一個事實。比如說,孟子,被稱為亞聖,這是元朝時期追封的。到了明朝,朱元璋卻特別討厭這個孟子,甚至要將其請出孔廟。

呂布,先後拜丁原、董卓為義父,但是呂布卻殺死了他們,這是違背天道的事情。所以,在宋朝之後,呂布就成為了三姓家奴。

劉備的確是多次投靠他人,但是並沒有做出違背天道之事。

劉備的投靠,僅僅是依附,並沒有拜義父,也沒有認主。劉備先後投靠過他人六次。第一次是投靠其同窗好友公孫瓚,幫公孫瓚打了不少的仗。因此逐步從平原縣尉,升到平原縣令,最後是平原相。這種投靠,只是請求幫助而已,不是認主。

後來,劉備因為救援徐州,順勢就投靠了陶謙。徐州被呂布陰謀竊取後,劉備無奈投靠了呂布。劉備和呂布撕破了臉,劉備又投靠了曹操。接著,劉備在徐州自立,被曹操擊敗,便又投靠了袁紹。感覺袁紹靠不住,便又南下投靠了劉表。一共是六次。

劉備六次投靠,僅僅是依附。也就是說只有上下級之分,沒有主從之分,劉備沒有給誰做過私人部曲,不曾認主。三國時期,軍閥混戰,但從名義上,還都是漢朝的臣子,都是有官職的。例如,孫堅與袁術的關係,就是這種上下級的關係,孫堅的官沒有袁術的官大。按照官職大小,孫堅是袁術的部下。

劉備的所謂投靠,僅僅是去別人手下去做官,但是這個官還是漢朝的官,忠於的還是漢天子,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在投靠劉表的時候,劉備的官比劉表都大,劉表僅僅是個州牧,而劉備卻是左將軍,大了一個檔次。這個情況下,劉備和劉表就是結盟的關係。劉表就給了劉備一個縣,為他提供一些糧草。從本質上說是兩個獨立的系統。

除了漢朝的系統,還有個人的系統。如袁紹是大將軍、曹操是丞相、劉備是左將軍,這些都是可以獨自開府的高官職。個人幕府中的官吏都是對個人負責的,不用對漢天子負責,這就有了主從之分。

主公這個詞,就是在幕府中任職的人對幕府主人的尊稱。劉備做的都是漢朝的官,沒有做過私人幕府中的官。從來就沒有聽到過劉備稱呼其他人為主公。沒有主從關係,沒有義父子關係,劉備要走,或者反叛,都是不違背天道的。

劉備稱漢中王以及稱帝,這都是在漢獻帝劉協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這兩件事情,讓劉備的聲望打了折扣。考慮到漢獻帝劉協只是一個傀儡,所以也沒有人說劉備道德敗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