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精列》:此詩當可稱為作者遊仙詩中的代表作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精列》:此詩當可稱為作者遊仙詩中的代表作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善詩文,知兵法,開建安文風。有詩文多篇。另有注《孫子》傳世。今人整理其詩文成排印本《曹操集》。 同時亦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那麼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曹操的《精列》,一起來看看吧!

精列

曹操〔兩漢〕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

思想崑崙居。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周孔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此詩為曹操遊仙詩代表作,真實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統一大業,而又無法挽留時光的感傷。

全詩大致可分四節。第一節六句,意謂自然造就的萬物,包括賢能的聖人都難免死亡。死亡是必定的,不必為死亡而憂傷。但由於長生不死傳說的影響,曹操又產生了幻想,於是接下去的第二節五句,由寫現實的人間轉寫幻想的仙境,表現了對長壽的期望。但仙境畢竟是虛幻的,因此接著第三層六句,又轉寫現實的人間,寫周公、孔子和大禹這樣的聖人都死去了,說明沒有人能夠長生久存。明智者不必為生命短暫而憂傷。最後一節用兩句詩收束,發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現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短暫的無奈。

晚年的曹操隨著生命的流逝,越發感覺到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統一大業的難度。這首詩寫的是曹操對生命與神仙的思考。一方面,曹操也幻想著「螭龍之駕」,生活在「崑崙」、「蓬萊」之中;另一方面,他並沒有沉湎於自己的幻想,而是清醒地知曉,神仙世界僅是幻想而已。因為「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即使是聖人賢人也會死亡,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因此曹操自我安慰說「君子以弗憂」。既然明白神仙世界是虛幻的,生命必定會走向終結,那麼詩人就應該樂天知命,不服憂愁了吧?恰恰相反,理性的詩人對此的確明白,但他憂愁依舊。「憂」在詩中二度出現,「何為懷此憂」、「君子以弗憂」。憂愁其實一直伴隨著詩人,並不以詩人的理性清醒而逃遁。「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是晚年曹操心頭永遠的痛。此詩清晰真誠地袒露出晚年曹操的心理世界。這一心理世界,複雜而微妙。

曹操素懷統一華夏之志,但是,「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年已遲暮的曹操尚未完成他的事業,於是他想到要去崑崙、蓬萊尋求長生之術,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但是,正當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時,現實與期想的矛盾,又使他發出了「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的感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