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三國歷史的網友,通常認為三國群英中武力值的排名是這樣的: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許六張飛。對應的人物分別是呂布、馬超、典韋、關羽、許褚、張飛。但是,6人中的典韋並沒有單挑傲人的戰績,為何能排第三?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1、行俠仗義,符合古人對英豪的普遍定義
史書記載:劉氏和李永有仇,典韋曾替劉氏出頭。李永是縣令,防衛嚴密,典韋帶著雞和酒,偽裝一番,等到大門一開,就揣著匕首衝進去殺掉了李永。走出門來,從車上取出刀、戟而走。李永的住處臨近集市,路人紛紛圍觀。
李永的數百家丁追著典韋走,都不敢靠近,跟行四五里地,遇上典韋的同伴,這些人就回頭跑了。史書沒講李永的來歷和他與劉氏是什麼仇。但聯繫上下文可知,李永作為官吏應該對劉氏有壓搾,而典韋屬於行俠仗義。
2、作戰勇敢,符合古人對猛將的普遍定義
典韋從軍後,因為牙門旗非常重,士兵無人能舉動,典韋卻單手舉了起來。後來被推薦給夏侯惇,因功升為司馬。史書的這段記載說明,典韋力大無窮,從小兵卒做起,是憑借戰功升職的。
曹操曾與呂布在濮陽大戰,被呂布的救兵夾擊,三面受敵,呂布也親自衝鋒陷陣,兩軍從晨至午,戰鬥相持不下。曹操招募敢死隊,典韋中選,大家穿上雙層鎧甲,不持盾牌,只拿長矛撩戟。史書下面的記述非常生動,描繪了一個猛將的模樣:
呂布軍的弓箭雨點般飛來,典韋對部下說:「衝到離我十步,告訴我。」部下說:「十步了!」典韋說:「五步告訴我。」部下驚恐,大呼:「來了!」典韋手握十幾支戟,大喊而起,碰上他的全都應聲倒地。最終,呂布率軍敗退。
3、忠心護主,符合古人的忠孝觀
典韋此後成為都尉,跟隨在曹操身邊,他率兵數百,常圍繞曹操大帳巡邏。史書記述他的忠誠護主,做事謹慎,白天侍立在曹操身邊,晚上睡在大帳旁,一般不回自己的營帳休息。
典韋的酒量很大,是個「大胃王」,「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於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喜歡喝酒,飯量是常人的一倍,曹操賜他酒食,他縱情暢飲,數人輪番侍應才照顧得上。
典韋擅使大雙戟、長矛等,軍營讚他:「帳下壯士典韋,提一雙戟80斤。」通過上述描述,典韋忠心護主、豪邁坦蕩的形象躍然紙上。
4、為主獻身,符合古人的節烈觀
曹操征宛城,張繡投降。十多天後又謀反,偷襲曹操大營,曹操單騎而逃。只有典韋在營門死戰,身邊有十多人。典韋用戟左衝右突,下屬死傷殆盡,典韋受傷十多處。短兵肉搏中,典韋雙臂挾住兩人將他們活活打死,其他人都不敢上前。
典韋再次衝擊,殺死數人後傷重,大罵而死。張繡軍上前割下他的頭,傳看後返回看他的軀體。典韋在絕境中明知是死,仍然絕不後退,這段記述是典韋為主獻身的最好註解。而死後對張繡軍的震懾,也讓人們記憶深刻。
《三國誌》中對許褚、典韋有一個中肯的評價:「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許褚、典韋跟隨曹操左衝右殺,衝鋒陷陣,威武的勇猛程度,差不多和漢朝的樊噲一樣。
因此,雖然典韋並沒有單挑的紀錄,但是因為他的上述戰績仍然被排在武力值的第三位上。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這個排名有點靠前,真正排第三的應該是關羽或者張飛,典韋和許褚都不具備進入前6名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