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東吳和關羽,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關羽兵敗之後,孫權都已經拿到荊州三郡了,東吳既然已經達到了目的,孫權為什麼還要殺關羽,孫權就不怕蜀漢報復嗎?
建安二十四年,孫吳呂蒙利用關羽北攻曹操之際,利用巧計偷襲,成功奪取了本由關羽鎮守,屬於蜀漢的荊州三郡(即南郡、武陵郡和零陵郡),腹背受敵的關羽無奈敗走麥城。同年底,關羽被俘,而後被孫吳斬殺。關羽被殺後,「孫劉聯盟」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危機,蜀漢與孫吳的關係也跌入冰點。
在這段歷史中,可能有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孫吳此時已經襲取蜀漢荊州三郡,為什麼還要無情地斬殺關羽?難道孫權就這麼不顧忌蜀漢實力,以如此卑鄙齷齪的手段將關羽斬殺?難道孫權不知道孫劉聯合抗曹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斬殺關羽豈不是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總而言之,孫權斬殺關羽是一招臭到不能再臭的臭棋。那麼,事實是這樣嗎?
其實關羽的結局早已注定,而孫權更不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庸碌之輩。所謂事出必有因,我們就從宏觀與微觀兩大方面分析,孫權為什麼一定要取關羽性命。
上圖_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孫吳並不懼怕蜀漢
《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給了廣大讀者朋友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孫吳是一個極其沒有作為的國家。其實不然,在孫權執政並掌握領導大權之後,孫吳的政策變得極為務實,不但大力開發南方的不毛之地,使國力與日俱增,而且更是積極發掘並啟用人才,讓孫吳無論在軍事建設還是統治穩定等方面都大有作為。到了建安末年,孫吳的實力雖不敢大話肩比曹魏魏,但是領先蜀漢那是妥妥地沒問題。
換句話說,孫吳既然敢於奪取蜀漢荊州三郡,就已經做好了與蜀漢動武的打算。在綜合國力,以及軍事實力等方面領先的孫吳,自然不懼怕蜀漢所謂的軍事打擊。事實證明,蜀漢劉備御駕親征,聲勢不可謂不大,但面對江東才俊陸遜,結果還是輸得一塌糊塗。
其實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孫劉聯盟」
所謂的「孫劉聯盟」,又是《演義》中編織得一個美好傳說。其實,當時三國之間的關係極為複雜。簡言梳理一下,真正絕對的敵對關係,只是魏蜀(漢)之間。至於孫吳,正如前文提及,一向追求務實的孫權,絕對是「牆頭草」,哪有利益哪裡倒。如果單從道義角度衡量的話,孫權絕對是行為最不講究的君主,沒有之一。但是,國家之間的外交,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相互較量的情況下,道義往往是最「要不得」的東西。
在一個極不講究的時代,所謂的聯盟,只不過是為了渡過眼前危機的權宜之計,一旦危機渡過,聯盟的關係立刻「變質」。無論是孫夫人委曲求全的政治婚姻,還是各退一步的荊州劃江而治,孫劉之間關係之惡劣,昭然若揭。
以上是孫權斬殺關羽的宏觀背景,主要分析一下孫劉之間的實力對比以及在關羽被俘之時吳蜀(漢)之間的關係。接下來說說微觀情況,即以關羽自身原因為著重點,分析一下關羽最後身首異處這一悲慘結局的原因。
上圖_ 孫權題跋像
性格決定命運
關於關羽本人性格缺陷問題,想必讀者朋友從很多途徑有所耳聞,孤傲、瞧不起士大夫、更看不慣兩面三刀之流等等,本文就不做贅述了。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關羽因為如此剛猛的性格,深深地傷害並得罪了孫權。孫權最後決定斬殺關羽,不排除有一解心頭之恨的意思。
而關羽另一個相對不為人知的性格缺陷,也間接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那就是愛心氾濫和愛兵如子。說關羽愛心氾濫,是在俘虜了大批曹魏降軍之後,不是選擇簡單有效的殺降,而是選擇仁義之舉的圈養,這不但拖累了自己軍事力量,更是加速消耗自己的後勤補給。
正是因為愛兵如子,在自己的大本營被呂蒙偷襲後,關羽竟然第一時間,將兵將家屬被孫吳控制且被善待的消息公佈於眾。結果蜀漢軍士立刻無心戀戰,原本鬥志昂揚,團結一致的軍隊,瞬間變成一盤散沙,投奔孫吳的更是不計其數。此時對於關羽來說,真的是大勢已去,無力回天。這也許就是「慈不掌兵」的最好註解。
最終,關羽不得不帶著僅剩的貼己部下敗走麥城,不得不成了呂蒙的階下囚,更不得不做了孫權的刀下鬼。
上圖_ 關羽敗走麥城
蜀漢的戰神必須死
實際上,相比什麼性格缺陷等一系列軟實力問題,孫權必須斬殺關羽的更重要原因,是關羽太過強悍的硬實力。那麼什麼是關羽的硬實力,又有多強悍呢?硬實力就是帶兵打仗,而且強悍到戰無不勝,是蜀漢的絕對戰神!而且更是蜀漢水軍的靈魂與絕對統帥!
至於關羽在三國史上留下的赫赫戰績,筆者就不必累篇介紹了。就單憑荊州水軍一己之力,可以打得曹魏滿地找牙,這一個戰績,就足以威震華夏。如前文提及,雖然論國力,蜀漢確實比不了孫吳,但是有關羽這般以一敵十的戰神存在,孫吳誰也不敢說能扛得住。而且,更關鍵的是,真正讓孫吳忌憚的還是蜀漢的水軍。《三國誌-陸遜傳》在夷陵猇亭之戰時,明確記載了陸遜所顧忌的就是蜀漢軍隊水陸並進。當得知劉備讓水軍上岸當做陸軍使用時,陸遜清楚地知道,孫吳一舉戰勝蜀漢的機會來了。
雖說當時的情況,劉備改水軍為陸軍,有很多客觀條件制約而不得已為之,但是也不可有否認,這是缺少強有力的水軍指揮官而退而求其次的辦法。設想一下,如果此時關羽依舊在世,假以時日,逐漸收攏荊州水軍舊部,結合益州已有水軍,再打造一支戰鬥力極強的水軍並非無稽之談。到那時候,呂子明(呂蒙字子明)白衣渡江的成果,很可能化為泡影,這絕對是孫仲謀(孫權字仲謀)最不想看到的。
以絕對務實為做事目標的孫權,怎麼可能給自己「挖大坑」留隱患?因此絕不能放虎歸山,關羽必須處死!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事實上,孫權對關羽的處理,可謂是絕對理智,乾淨利落,關羽被捕後直接就地正法。首級被孫權「贈」給了曹操,這又是孫權拉曹操下水的權宜之計,意思是說,關羽之死,曹操你也脫不了干係。雖然,這個舉動只是個「把戲」,但孫權又一次表現出他的狡詐。
一代戰神關羽之死,對於蜀漢來說,絕對是致命打擊。而蜀漢接下來的禍不單行,更是失去關羽的「蝴蝶效應」。甚至可以大膽的說,關羽之死,才是徹底斷絕了蜀漢光復中原的最後希望。
參考資料:《三國誌》、《後漢書》、《資治通鑒》、《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