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郭圖是什麼人?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一度僵持不下,但天平正慢慢向袁紹這邊傾斜。後來曹操夜襲烏巢,使得戰局成功扭轉。但此時袁紹還有機會補救,只不過郭圖獻計讓張郃率兵進攻曹營,結果糧倉沒保住攻勢也被曹軍化解,等於錯失了彌補損失的最佳機會。郭圖為了逃避責罰將責任推給張郃等人,導致張郃投奔曹營,而郭圖的結局則是被曹操所殺。可以說,郭圖的這一抉擇是把袁紹給坑慘了。
亂世當中雖然存在著非常多的動亂,但是對於那些有才之士來說,無疑是一個能夠展露才能的舞台,在三國鼎力之前就存在著不少謀士參謀是武力過人的有才之士,當時的戰局中各路諸侯勢力紛紛起兵,都想要在亂世當中打下一片江山,但是在最終的發展過程當中,卻僅僅剩下了三國。其實縱觀三國鼎立的局面應能看出,這三方勢力之所以能夠存活在最後,主要是因為主公的身邊留存有很多謀臣良士。
但是並不是所有謀士參謀都能夠為主公帶來比較正面的影響,三國當中就存在著一位計策經常帶來負面影響的人,是他出的主意幾乎都是餿主意,他就是郭圖。瞭解這段歷史的人知道,郭圖是在袁紹旗下效力的,而袁紹是三國初期比較具有實力的一股勢力,但是在之後的發展過程當中卻漸漸走向了滅亡,其中郭圖也是對這股勢力的發展起到了負面的影響。
漢獻帝劉協尚未被曹家控制的時候,袁紹曾經想要聽從帳下謀士參謀的建議,率先將天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這樣就能夠獲得更多人前來投靠,但是郭圖在聽到這樣的計策之後,卻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因為他認為漢朝已經在走向衰落,這時候如果將漢獻帝劉協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話,其實帶來的不是實力上的增強,反而會成為一種累贅。因為做什麼事情都要礙手礙腳,在展開一項計劃的時候,需要率先向漢獻帝劉協進行稟報。如果沒有聽從皇帝的意見的話會不得民心,這樣對於未來的發展無益。
袁紹在聽完郭圖的解釋之後也是思考幾番,最終並未將漢獻帝劉協作為傀儡。在之後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知道曹家勢力最終將漢獻帝劉協變成了帳下的一枚棋子,也加速了曹操勢力的發展,而袁紹因為這樣的建議無奈錯過了良機。
官渡之戰展開的時候,許攸曾經率領士兵截獲了曹操送出的情報。因為當時曹家糧草並不充足,對於袁紹來說是一個進攻的好機會。許攸在分析完戰局之後也向袁紹建議,這時候應該積極地對曹操的大營展開攻擊,這樣就能夠取勝。但是郭圖又發表了意見他認為這是曹操的詭計,因為曹家勢力能夠走到現在這種程度,很難會出現糧草不足的情況。同時曹操一向詭計多端,親自帶兵作戰的話也必定不會出現這樣的低級失誤,也因此懷疑這樣的情報是一個假情報,想要引誘攻打曹操的時候設下埋伏,讓己方勢力全軍覆沒。
雖然說許攸已經掌握到了比較精確的情報,但是在郭圖發表這樣一番言論之後,袁紹反而認為,許攸是曹操旗下的棋子,反而讓兩個人之間生出了嫌隙,最終許攸選擇奔向曹軍大營。可以說正是因為太過相信郭圖的意見,最終也是讓袁紹逐漸走向了滅亡。
另外還有這一件事那就是袁紹在烏巢被偷襲之後想要去支援,但是郭圖認為曹操這時候肯定率軍守在附近,曹操應該將兵力全部集結在烏巢,此時攻其大營的話能夠大概率獲得成功。袁紹在真的聽從郭圖的意見之後發現,曹操反而在大營當中設下了埋伏,想要撤回官渡的時候,發現官渡也已經被佔領,可以說是在郭圖的策劃之下出現了全面的潰敗。原本有70萬的兵馬,如今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個人,想要東山再起已經非常困難。
郭圖確實在思考的方面非常新穎,但是對於戰局的判斷卻經常出現失誤。縱觀他在戰事當中所做出來的一些計謀,也能夠看出郭圖也能夠稱得上是謀士參謀,但是他的分析和現實還是存在著不小的距離,也因此在真正用到戰術的時候出現了相反的局面。特別是在進行戰鬥的過程當中,一丁點失誤就有可能造成全軍潰敗的情況,不知該不該可惜郭圖運氣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