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郭女王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水女神甄宓,因為姿色動人,在嫁給曹丕後可謂盛寵一時;但在曹丕稱帝后,被立為皇后的卻是郭氏;就連她的兒子也為郭氏所養。可見,在後宮這場無形的戰爭之中,郭氏可謂是人生贏家。
能夠戰勝甄宓的郭氏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在曹丕的後宮中得到獨一份的寵愛;「常亞乘輿。因愛登後」,就連甄宓也不及她。
郭氏,名字特別的霸氣,叫女王。「此乃我女中王也」,是她父親對她最大的期望。雖然郭家因亂世而不復往日的榮光,郭氏也淪落到給富貴人家做婢女,但她這一生都沒有辜負女王這個霸氣的名字——曹丕不顧朝臣的阻攔,一定要立郭氏為皇后;待到曹丕死後,郭氏又成為太后;甚至在死後能和曹丕合葬。
郭女王的逆襲之路
郭女王作為三國時期的「大齡剩女」,29歲才被送給曹丕做妾,甚至比曹丕還大三歲。在郭氏被送進曹丕後院時,姿色才貌不如甄宓;年紀方面也不佔優勢;但她卻能在曹丕的鶯鶯燕燕中殺出一條「血路」,在曹丕稱帝的第三年,被曹丕力排眾議推上後位,不可不見郭女王的逆襲傳奇。
郭氏在剛被作為禮物送給曹丕時,甄宓正得曹丕寵愛,「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擅室數歲」。郭氏作為一個大齡婢女,在甄宓的襯托之下,相當不起眼——當時甄姬是大家閨秀,在當地素有艷名,連曹操都說出「今年破賊正為奴」,的話。
但是郭氏,卻不甘於認命。當時曹丕與曹植的帝位之爭,日漸激烈;郭女王抓住機會,給曹丕出了許多的有用的主意,郭女王也因此在曹丕心裡逐漸佔據了一席之位。「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但甄宓依舊是郭女王爭寵的最大阻礙,甄宓並不是一個空有美貌的女子,相反甄宓有才又有賢名,「年九歲,喜書,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後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曹丕也因為甄宓的聰明能幹,十分寵信她。
按常理來推斷,甄宓如此受寵,郭氏本是沒有機會的,但郭氏的人生轉折很快就來了。曹丕好顏色,他的宮裡時常會有新進的女人。一開始甄宓還會勸曹丕多納女子,「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也許是獨寵久了,也許是女子對於愛情總會抱有幻想,甄宓不滿曹丕的姬妾眾多;每每曹丕來,甄宓都會向曹丕抱怨,「後愈失意,有怨言」。
男人總是不夠瞭解女子心裡的小情緒,甄宓的抱怨不過是為了得到丈夫的安慰,但曹丕不懂。甄宓抱怨的越多,曹丕也就越厭煩。每次去甄宓宮裡,面對的都是冷臉和抱怨,曹丕自然去的更少;也就導致甄宓在下一次會抱怨的更多。但郭女王不同,她自小服侍主人家,看慣了別人的臉色,也更懂曹丕喜歡溫順的女人。曹丕在甄宓那裡受了冷遇,在郭女王那裡必定是熱情相待,自然高下立分。
而甄宓與郭女王的性格可以從兩件小事上體現。曹丕要驅逐後院的任氏,甄宓哭著求情,但是態度強硬,「後流涕固請曰:『妾受敬遇之恩,眾人所知,必謂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願重留意!』。」字字句句都是對自己的考慮,對曹丕的反抗。甄宓在失寵之後,寫下的《塘上行》,也頗有自尊的意味。
相比較郭氏,她在處理曹丕後宮之事時,就顯得高明多了。她從不與曹丕爭辯,曹丕發怒之時,她表現的更多是害怕,而非對抗。「後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
對於曹丕這樣的亂世皇帝,能夠在當世立足並且能夠幹出一番事業來,他必定是強勢的,郭氏雖然靠替曹丕出謀劃策獲得重視,但她在表現上更多的是依順,在極大的程度上滿足了曹丕的心理。而甄宓雖有才有貌,但她更是一個自重的名門貴女,雖然將曹丕的後院打理的井井有條,但她在心理上不會過多的依附曹丕,在當時的情況下,自然是輸了的。
郭女王,以一介婢女身份,成功逆襲;她的智慧是關鍵。在早期,她能為曹丕出謀劃策,在後期又能轉換身份,去做曹丕背後的女人。郭女王的逆襲之路,不可謂不傳奇。早慮密計定儲皇,獻納時時啟智囊。蟬鬢蛾眉皆國色,陰謀終讓女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