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驍勇善戰為何斬殺的武將卻不怎麼樣?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我們很多人會喜歡《三國演義》中的趙雲,不僅是因其對主公的忠心耿耿能夠善終,還有他是難能多得的有勇有謀的武將。因為勇猛,有「常勝將軍」之稱,和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齊稱為五虎將。且趙雲在其七十餘歲仍時馳騁於疆場,毫無敗績,可謂是威猛無比。
但我們在欣賞趙雲的精彩戰績時,不免會發現趙雲一生雖征戰無數,殺敵成百上千,卻沒有殺過一個一流大將,殺的都是二流武將。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們須知道趙雲殺的雖然不是超一流武將,但也都是厲害角色,對方實力也很強。
三國中趙雲擊殺的著名將領,在演義中雖不堪一擊。但在歷史中都是真正的一流著名將領。例如:鞠義,鞠義是袁紹最倚重的大將,一手創建袁軍最厲害的先登營,八百先登死士就幹掉了公孫瓚數千精銳的白馬義從,不是鞠義被殺,袁紹還真不一定輸給曹操。
高覽是河北四庭柱之一,與顏良、文丑、張郃齊名,曾大戰許褚不分勝負,文武雙全,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所以高覽是當之無愧的一流猛將。朱然,朱然是東吳虎威將軍,七十餘歲還陣斬韓德父子五人等等。這些二流武將其實都是能征善戰不可多得的猛將。但在小說中並未被很好地塑造,反而是將其實力弱化。而這也間接性的襯托出趙雲驍勇善戰的形象。
再則就是趙雲本身的戰力有限。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小說,且作者較偏愛劉備,反對曹操。但是他題材仍是文學,而這要求採用部分歷史,來源於實際。所以在一定的方向上還是得尊重史實條件的,所以他的戰績基本上都是事實,沒有太大的偏差。因為在歷史之中,即在正史中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的確確也沒有殺過一流的大將。
三國中我們可以發現趙雲的耐力更為突出。而我們知道僅靠耐力並不足以取勝。還是與對手的實力水平有較大關係,如長阪坡之戰,七進七出曹營,衝殺幾個時辰,單騎救少主,斬將五十餘員,名震天下。但這期間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麼一流著名將領。
而這也是他成功最後能大殺四方的原因。在第一次北伐時,他誤入埋伏,被敵軍包圍,衝殺掉兩近十個小時,他也僅僅是在地上休息了一會兒,便又繼續投入戰鬥。
這一次他同樣也因沒遇到一流著名將領得以成功。而我們會發現當趙雲遇到一流著名將領時,如與河北四庭柱之首文丑交戰時,便只能大戰幾回合後最後戰平。也就是說趙雲本身也是一流水平,和其他一流武將並無較大差別,只是耐力和持久力突出,鮮有人及。所以就趙雲本身來說斬殺一流著名將領也有點不切合實際。
還有一點則是趙雲並沒有較多機會上陣殺敵,接觸一流武將次數也不多。
劉備與關張兩人結義,兄弟情義深厚,自然是很信任與依賴。所以很多關鍵重要戰役都是讓兄弟出戰。而趙雲則是半路投靠劉備的,對其多了幾分戒意。雖說後面單騎救少主令劉備感動不已,且趙雲在之後多次解救劉備。且對其忠心耿耿和謙遜的處事態度,讓劉備對趙雲多了幾分信任和依賴。但直至最後成為心腹時,也只是作為侍衛長,貼身保護劉備及其家眷的安全。
趙雲相當於今天的保鏢,並沒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一流著名將領。還有就是因為趙子龍為人沉著冷靜,善於思考,深得諸葛亮的喜愛。所以諸葛亮不在的時候,他都把很多事務交給趙子龍去管理,而不是張飛關羽。因為他們性格衝動,不適合運籌帷幄,只適合上陣殺敵。而趙子龍卻能夠靜下心來駐守,有勇有謀。因此失去了上陣殺敵,砍殺一流著名將領的機會。
總上,我們會發現一現象出現是有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結果。大致上有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兩者相互作用。而當我們學會從現象到本質時,我們對這一現象的出現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這個現象的原因,不僅有其自身的能力還有領導者的態度。同時我們需注意其文體是小說,知道小說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