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於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三國誌》的作者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張遼、張郃、於禁、樂進、徐晃這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跡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中文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漢末三國時期,五子良將作為曹魏建立的功臣,不僅和東吳將領多次交手,也和蜀漢五虎上將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其中,就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就曾經和曹魏五子良將三次交手。那麼,問題來了,關羽曾和五子良將三次交鋒,結果分別如何呢?
第一次交手,關羽負
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樂進可以說是最低調的一位了,特別是在知名度上,樂進顯然比不上張哈、張遼、於禁、徐晃。但是,這並不妨礙樂進的戰績。據相關史料記載,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月,樂進奉命留守襄陽,關羽率領副將蘇非向該城發動進攻。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場戰役,在關羽的傳記中沒有正面記載,反而在《三國誌‧先主傳》和《三國誌‧樂進傳》中有了隻言片語的交代。
《三國誌‧先主傳》記載:「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
也即公元212年的時候,關羽率軍來到襄陽外圍的青泥關,和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展開了「青泥關之戰」。
《三國誌‧樂進傳》記載:「(樂進)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
對於這場戰役的結果,是以樂進擊退關羽、蘇非等人而告終。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青泥關之戰」中,關羽敗給了樂進。當然,因為這場戰役的影響不是太大,所以陳壽沒有在《三國誌》中給出詳細的記載。但是,不管怎樣,這也是樂進武將生涯的一個戰績。
第二次交手:關羽勝
在和曹魏五子良將的第二次交鋒時,關羽的對手變成了於禁,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水淹七軍。公元219年,關羽發起了襄樊之戰。此戰,曹魏大將曹仁難以抵擋,不僅堅守不出,還向曹操多次求援。於是,曹操派遣於禁前去救援。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關羽乘勢放水,於禁的軍營紮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沖來,把七軍的軍營全淹沒了。
在水淹七軍中,於禁和他的將士不得不泅水找個高地避水。因為此前早有準備,所以關羽乘船率領水軍向曹軍進攻。他們先把主將於禁圍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於禁被圍在一個漢水中的小土堆上,在看到手下相繼潰敗的場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於禁自知無法抵擋下去,所以就向關羽投降了。憑藉著水淹七軍這場戰役,關羽威震華夏,來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但是,曹魏兵多將廣,在於禁之後,曹操又派遣了徐晃這位大將,甚至連鎮守合肥的張遼,也隨時可以奔赴戰場。
第三次交手:關羽負
得知於禁被俘的消息後,曹操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所部多為新兵,難以與關羽爭鋒,於是進至陽陵坡駐紮(樊城北)。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大軍的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塚。針對這一特點,徐晃這位經驗豐富的將領,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塚。而這,無疑讓關羽非常被動。緊接著,兩軍混戰,關羽被徐晃擊敗。並且,在關羽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尾隨關羽敗兵,實行追殺,並緊隨其後衝入關羽營寨。
最後,雖然關羽全力防守營寨,但是,徐晃率領大軍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不僅擊敗了關羽,徐晃還斬殺了投降蜀漢的胡修、傅方,可以說是在為曹魏清理門戶了。此戰,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之圍自然得到了解決。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關羽之所以敗給徐晃,其實也跟曹操的心理戰存在一定的關係。因為曹操將自己和孫權的書信,故意透露給關羽及其手下,讓關羽的將士以為東吳已經偷襲了荊州後方。在此背景下,關羽的手下逐漸慌亂,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地步,這也是關羽敗給徐晃的原因之一。
總的來說,在關羽的一生中,曾和樂進、於禁、徐晃這三位曹魏五子良將有過交鋒,結果是關羽兩負一勝。雖然勝少敗多,但是,在關羽獲得勝利的水淹七軍中,不僅戰果豐盛,俘獲了3萬曹魏精銳,還迫使於禁也歸降自己。而這,不管是在漢末三國時期,還是在古代歷史上,都是比較經典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