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位於中原腹地,地勢西高東低,箕山和始祖山南北環抱,形成了四周高、中間低的獨特地形。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在此建都,五大名瓷之一的「鈞瓷」出產於此,明清時期重要的藥材集散地之一,因此,禹州有「夏都」、「鈞都」和「藥都」之稱。
禹州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公元前230年,內史騰率秦軍滅韓,俘韓王安,因有穎水自東南橫貫西北,故名穎川郡,治所為陽翟(今河南禹州),郡屬縣二十個。漢末三國時期,穎川郡治所未變,領縣十八。穎川人傑地靈,湧現出眾多人才,成為當時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是不折不扣的「智庫」。
曹操最為倚重的「五大謀士參謀」中,有三位來自穎川。荀彧年輕時,被認為有「王佐之才」。輔佐曹操後,參與統一北方的頂層設計,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在呂布席捲兗州、袁曹官渡激戰、南下荊州等事件中,均有出色表現,同時,大力舉薦人才,被曹操贊為「吾之子房」。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前者靈活多變,後者沉穩老練,貢獻奇謀十二計,為曹操誅呂布、戰袁紹、平河北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被曹操視為親信,稱其為「謀主」。建安十九年(214年),跟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時年五十七歲。
郭嘉最瞭解曹操,兩個關係融洽,行則同車,坐則同席。每次遇到軍機大事,曹操都要向郭嘉問計。郭嘉善於從對手性格入手,分析形勢,鞭辟入裡,算無遺策。他曾準確預言孫策之死,在官渡之戰時貢獻了「十勝十敗」之計,被人稱為「鬼才」,是曹操身邊第一謀士參謀。坊間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順便說一句,向曹操推薦郭嘉的戲志才,也是穎川人。
在袁紹陣營中,也有三個穎川人。第一個是郭圖。袁紹能成勢,郭圖功不可沒。初平二年(191年),郭圖成功忽悠韓馥讓出冀州,為袁紹坐大打下了基礎。第二個是辛毗。他初為袁紹謀士參謀,後來成為袁譚的親信,袁氏集團覆滅後,曹操徵召辛毗為議郎,曹丕升任他為衛尉,死後謚肅候。第三個是淳於瓊。他與袁紹、曹操一樣,是東漢末年西園八校尉之一。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偷襲烏巢,淳於瓊猝不及防,被曹將樂進斬殺。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
劉備身邊也少不了穎川人的身影。劉備客居荊州,徐庶仰慕其為漢室宗親,前去投靠。徐庶的最大貢獻就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徐庶見到曹操偽造的徐母書信後,離開了劉備。正史中,曹操奇襲荊州,徐母被曹軍所擄,徐庶救母心切,方才離劉投曹。後人一直認為徐庶是漢臣,其實他在曹魏集團中,官至右中郎將、御使中丞,由此可見,他還是有一番作為的,並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漢末政壇實力派人物之一的韓馥,出生穎川,是官方認證的冀州牧,坐擁九郡,家底雄厚,是最早參加倒董聯軍的諸侯之一。被袁紹設計,讓出冀州,投靠了陳留太守張邈。不久,他見袁紹派人和張邈聯絡,憂懼萬分,在廁所裡用刻書用的小刀自殺掉。
三國時期,是中國書法獨樹一幟的時期。鍾繇擅於篆、隸、真、行、草等書體,被後人尊為「楷書鼻祖」,唐代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將鍾繇的書法奉為「神品」。隱士胡昭,字孔明,擅長隸書,後人評價「鍾氏小巧,胡氏豪放」,將兩人並稱「鍾胡」。這兩位兄台同樣是穎川老鄉。
水鏡先生,司馬徽(?—208年)
除了書法大家,還有當世名士。司馬徽出生穎川,隱居襄陽,對道學、奇門、兵法、經學頗有造詣。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的兒子死了,司馬徽回答:「很好。」司馬徽的妻子聽聞,罵他:「人家都說你有德行,現在他的兒子死了,你怎麼說好呢?」司馬徽答道:「你說得也很好。」從此,便有了「好好先生」的成語。
穎川有名士,也有名臣。趙儼,字伯然,官至司空,是曹家三代老臣,深受重用。在官渡之戰,袁強曹弱,很多人和袁紹暗通款曲,陽安都尉李通也想和袁紹取得聯繫,趙儼聞訊,立刻阻止,曹操得知後,對趙儼大為讚賞。此外,還有杜襲、石韜等人,都是曹魏集團的重要成員。
穎川的人才高地,還有家族化的特點。漢晉時期,穎川出現了陳、荀、鍾、李四大家族。在三國時期,這四大家族的成員大都為曹魏集團效力。陳氏的代表人物是陳寔、陳紀、陳群、陳泰,陳氏以名士起家,家風世襲,名貫魏晉,是當時數一數二的豪門望族。
前文提到的荀彧、荀攸,來自穎川荀氏。荀氏在漢晉時期名人輩出,有史籍記載的一百多人,很多人在朝廷出任文職高官,並且保持著與皇室的姻親關係,社會關係盤根錯節,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是當時一流的名門望族。
鍾氏以鍾繇、長子鍾毓、幼子鍾會為代表。鍾繇不但書法了得,政治才能同樣出色,受到曹操的重用。陳壽評價鍾毓「機捷談笑,有父風。」官至後將軍。在三國後期,鍾會平定了諸葛誕叛亂,和鄧艾合兵滅蜀,立下不世之功。三人均為曹魏集團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膺在漢末是領袖級名士,出自四大家族之一的李氏。能被他接見面試,猶如錄取了世界五百強一般。就連自視甚高的孔融也親自登門求見。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李膺受到牽連,被拷打至死,終年六十歲。
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禮
穎川智庫形成的原因,與其社會背景、地理位置、文化氛圍、人才選拔等方面有密切聯繫:
從社會背景看,二次黨錮之禍,士宦衝突集中爆發,士大夫受到宦官的壓制。很多穎川高級知識分子回到家鄉,開設私學,著書立說,此舉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繁榮。此外,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穎川士族,抱團取暖,互有姻親,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承。
從地理位置看,穎川鄰近洛陽,作為東漢國都已有近二百年歷史,洛陽始終處於政治核心,穎川屬於帝都的輻射衛星城。更重要的是漢獻帝劉協遷都的許昌,也在穎川郡境內。很多人慕名而來,產生了集聚效應。
從文化氛圍看,先秦時期,穎川是韓國的屬地,韓國是法家思想的發源地。秦亡漢興,法家思想依然對當地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力。法家以治國濟世為己任,催生了很多有政治抱負的知識分子,隨著曹魏勢力的不斷壯大,穎川的知識分子發揮的作用愈加強大。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從人才選拔看,曹操的用人之道,一向提倡「惟才是舉」的原則。對於有才能的人,曹操不以地位高低為標準,不論身處哪個陣營,均能禮賢下士,平等對待,知人善任。他吸納人才,為曹魏集團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同時,穎川是曹操的勢力範圍,又有漢獻帝劉協的金字招牌。很多人本著為漢室效命的政治理想,名為漢臣,實投曹營,荀彧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國時期,穎川貢獻的人才,風格不同,各有所長,曹操「近水樓台先得月」,是最大的受益者。與孫、劉兩家人才凋零相比,曹操麾下的穎川謀士參謀集團和譙沛武將集團,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是他創業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曹魏集團做大做強的堅實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