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奇葩事:皇帝的名號竟也可以送給別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奇葩事:皇帝的名號竟也可以送給別人?

古人很講究禮,除了禮儀、禮節,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還會有禮物的相互饋贈。但有的東西是不能送人的,那就是官職和爵位,除非你是皇帝。為什麼皇帝就可以給人這些東西,因為他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是上天給了他這樣的權力,讓他來代表上天發號施令。這樣一說,皇帝是天子,代表的又是上天,那讓誰當皇帝不讓誰當皇帝,決定權肯定是在老天爺啦?!可三國是個風雲時代,也是一個出奇葩事的年月,就有那麼一個人,自己不自量力當了皇帝,實在當不下去了,又要把皇帝的名號送給別人。這個人叫袁術。

袁術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97)稱帝的,不過,袁術有這種想法卻是由來已久。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策反呂布殺掉董卓,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又殺掉王允,擊敗了呂布。李傕把持了朝政,想結交袁術作為自己的援軍,就任命袁術為左將軍,封為陽翟侯,賜予符節還派了馬日磾前去拜授。袁術把官銜、爵位和符節都要了,卻不用人家給授予,還把馬日磾給扣下來不讓他回去。是不是這時候袁術就有了稱帝的想法?這也難說。還有一種說法,當初董卓焚燒了洛陽城,遷都長安,孫堅進入洛陽,意外得到了傳國玉璽。袁術聽說後,將孫堅的夫人扣做人質,強行將玉璽奪去。這件事情不一定真的發生過,但因為袁術後來稱帝,說他從很早就有野心卻一定是真的。有一個叫陳珪的人,是過去太尉陳球的侄子,因為都是王公的後代,小時候和袁術有過交往。於是袁術就寫信給陳珪,暗示他自己要當皇帝,還威脅要用陳珪在下邳城的二兒子陳應做人質,結果當然是遭到了陳珪的堅決抵制。

興平二年(公元195),追隨漢獻帝劉協的楊奉、韓暹等人被董卓原來的部將李傕、郭汜在弘農郡的曹陽澗一帶打敗,漢獻帝劉協隻身逃到黃河以北去了。袁術以為他自己稱帝的機會來了,就召集部屬們說:「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大亂,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都願意歸附於我。我要承天意,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當皇帝,你們各位的想法怎麼樣?」眾人沒有敢回答的,只有主簿閻象上前說:「從前周朝從後稷到文王,積累功德屢建功勳,天下如果分成三份他們已經佔了兩份,即便這樣,他們還服侍商朝。您雖然世代繁榮,但還是不如周朝昌盛,漢朝雖然衰弱,但不像商紂王那樣殘暴。」袁紹無力反駁,只有沉默不語,但心裡非常不高興。

過了不久,有人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於是就於建安二年在壽春當了皇帝,建號仲氏。

袁術稱帝,從自身來說是不自量力,從國家來說是一種篡逆,他立刻就成了天下的公敵,不僅孫策脫離他而自立,就是像呂布這樣朝秦暮楚的人也把他作為攻擊對象。本來,呂布答應把女兒嫁給袁術的兒子,但因為他的稱帝,呂布不但悔婚,殺掉他的迎親使者,還出兵將他打敗。曹操手裡有個皇帝,儘管是傀儡,卻是正牌,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利益上,他都不能允許袁術這個皇帝的存在。何況袁術還要攻佔陳郡,這時攻打他正是恰逢其時,曹操又怎能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時機!於是,袁術又被曹操打敗。

這一年,袁術的地域內發生大饑荒。袁術根本就不管百姓的死活,更加荒淫奢侈,後宮妻妾數百,個個穿著華麗的衣服,揮霍浪費著精美的糧肉。而士兵們卻在挨凍受飢餓,地域內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正所謂是牆倒眾人推,部屬陳蘭、雷簿叛變,掠走糧草拉著隊伍到了潛山。

建安四年(公元199),途窮日暮的袁術將帝號歸之於袁紹,想到青州去投奔袁紹的長子袁譚。曹操派了劉備和朱靈截住他的去路,袁術過不去,只得退回壽春。走投無路的袁術想投奔原來的部下雷簿、陳蘭,被雷簿拒絕。不過,雷簿等人還留他們住了三天,一行人已經沒有糧食吃了,只好退回到江亭。在離壽春城八十里的地方,正值六月酷暑,袁術想喝密漿,可是已經沒有了。於是,袁術歎息了很長一段時間,大聲喊道:「我袁術就到此結束了嗎?」最後吐血而死。

如果說,袁術當皇帝體現的是他的狂妄自大和政治上的短視,那失敗後把帝號再送人可就夠奇葩的了。他要把帝號送給的人是袁紹,那這個袁紹又是誰呢?袁紹是袁術伯父家的堂兄,另有一說是袁術的同父異母兄弟,過繼給伯父,因為母親是個婢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袁紹曾經想擁立劉虞為皇帝,聯絡袁術,袁術因為心懷異志,也就是想自己當皇帝,拒絕了袁紹,因此兩人產生了矛盾。袁術就聯合袁紹附近的公孫瓚,而袁紹就聯合袁術旁邊的劉表,由於地域的關係,他們聯合的都是對方利益的衝突者。所以,《三國誌》說他們是「兄弟攜貳」!等到這個皇帝當不下去了,這時候他想起來還有一個堂兄,於是就要把帝號送給袁紹。可能在袁術看來,這個皇帝一定是他袁家的,而那個袁紹,雖然沒有公開接受這個帝號,但心裡卻暗暗地認可這件事。一個人執迷不悟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你說奇葩不奇葩!袁術因稱帝而成為眾矢之的,眾叛親離之後仍然認為這皇帝就是他袁家的,卻不知這是他窮奢極欲導致的民心喪失,這種行為只能用一句話來說明,死不悔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