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兄弟曹植的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稱帝后,是怎麼對待兄弟曹植的呢?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對於曹植來說,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點,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文學上的成績,曹植還差一點成為曹操的繼承人。公元217年之前,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長期猶豫不決。到了公元217年,曹操才確立曹丕為魏國太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那麼,問題來了,曹丕即位後,是怎麼對待曹植的?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可以用嚴加防範,處處限制來形容了。

首先,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對於曹植來說,曾經身邊聚焦了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現在,因為曹植失去了成為魏國世子的機會,這導致曹植不得不面臨「樹倒猢猻散」的結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襄樊之戰中,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對此,在筆者看來,曹操此舉,顯然是要給曹植一個立功的機會。這樣,等到自己去世後,曹植依然可以成為曹魏的朝廷大臣。但是,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命令發佈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懊悔了,不再重用他。從這一角度來看,相對於曹丕,曹植確實不是適合的繼承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於洛陽病逝。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繼王位,曹植時年29歲,作《上慶文帝受禪表》、《魏德論》。同年,曹丕稱帝。曹植聽說曹丕廢漢自立,都穿上喪服為漢朝悲哀哭泣。曹丕憤怒說道:「我順應天命當了皇帝,卻聽說有人哭,為什麼呢?」此後,魏文帝曹丕對於曹植嚴加防範。

當然,曹丕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還是需要對曹植進行冊封。不過,為了防範和限制曹植,曹丕對此遷移了曹植的封地。黃初二年(221年),30歲的曹植被徙封安鄉侯(今河北晉州侯城),邑八百戶。對此,在筆者看來,曹植作為曹操的兒子,僅僅給予一個侯爵,顯然是不符合曹植身份的。換而言之,這體現出曹丕對於曹植的壓制。

公元221年七月,曹植又改封為鄄城侯(今山東鄄城縣),這一年曹植作《野田黃雀行》。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次改封成為曹植一生重要的轉折點,因為有一就有二,在這一次改封之後,曹植的封地出現了多次變化。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對此,這很可能是因為曹丕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畢竟在公元222年,曹彰等曹操的兒子,已經被冊封為藩王了。如果曹丕不給曹植封王的話,實在就太刻意了,甚至會遭到天下人的非議。

值得注意的是,曹植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在《洛神賦》中,詩人描摹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徵,寄托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徵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輟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於破滅。而這,其實也是曹植當時人生經歷的反映了。

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雍丘,古作地名,今河南省杞縣,杞縣古稱「雍丘城」。由此,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曹植的封地跨域了今河北、山東、河南這三個省份。在古代歷史上,因為交通條件的落後,長途的遷移可謂非常麻煩。尤其是曹植這樣的封王,每一次遷移封地,都可以說是大動干戈。

更為關鍵的是,曹丕此舉,不是為了重用曹植,主要是為了防範曹植,也即避免曹植在封地內形成自己的勢力,從而威脅到自己的皇帝寶座。不過,在筆者看來,曹丕這樣做,顯然有些太小心眼了。畢竟,不管是曹丕還是曹丕去世後,曹植都沒有任何不忠於曹魏的舉動。

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在曹植看來,這是一個人生的轉機,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魏明帝曹叡,要求得到朝廷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鐵石心腸之人動容。

最後,但是,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對於曹植的種種表白和要求,只是口頭上給予嘉許而已。並且,魏明帝曹叡曹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曹植在魏文帝、魏明帝在位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

除了封地上的遷移,曹植作為曹魏的藩王,還幾乎沒有掌握什麼兵權。根據史料的記載,曹植直接掌握的護衛,只有100多人。與此相對應的是,明朝初期的藩王,比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則掌握了數千甚至上萬的精銳士卒。

對此,在筆者看來,曹丕對於曹植等藩王的限制,促使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宗室根本沒有什麼反制力量。試想一下,藩王只有100多兵馬,怎麼可能和司馬懿相抗衡呢?並且,在曹植等藩王的封地內,曹丕還廢除了藩王自行征辟屬官的權力。如果曹植想要任用什麼人才的話,必須要經過曹魏朝廷的批准。

太和三年(229年),38歲的曹植徙封東阿。在灰心意冷之後,曹植決定潛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同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這即便是在漢末三國時期,也屬於英年早逝的情況了。曹植去世後,遵照他的遺願,將其葬於東阿魚山。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