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黃皓下場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諸葛亮曾為勸諫劉禪所作了一章《出師表》,其中勸諫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實際上就是怕蜀漢政權再出現庸主信任近臣的局面。東漢末年就是強臣主外,宦官主內的情況。
因為皇帝闇弱無能,外臣又太過強勢,小皇帝們只能信任身邊宦官們,從而朝政出現及其腐敗的情況。諸葛亮生前就怕這一點,所以,把自己的徒弟們派到中央內廷,看著劉禪,不讓他親近宦官,以保證自己的北伐路上可以,免於後顧之憂。可是,諸葛亮一死,蜀漢就回歸到了東漢末年的混亂模樣。
繼任的蔣琬、費禕二人已經沒有諸葛亮的強勢地位,所以不敢提出太激進的政策,以圖自保,所以諸葛亮去世的這幾年,蜀國一直沒有鬧出什麼動靜來,以至於羅貫中老爺子對這段時期沒有什麼描述。
但是,在蜀漢內廷,壓抑已久的劉禪不可避免的開始信任宦官,排斥朝臣。雖然姜維後期掌握著蜀國的軍政大權,但也難免被內廷宦官誣陷為「擁兵自重」「意圖謀反」,即使姜維手上有兵權,還是不得不在一段時間內屯田避禍。
能讓大將軍姜維忌憚三分的人,就是蜀漢後期的著名宦官黃皓,在歷史上,這是一個頗受詬病的人物,後人提起他都咬牙切齒的認為,就是這貨把阿斗帶壞的。當然,在歷史上,宦官大多數都是以反面人物出現的,除了蔡倫,司馬遷,鄭和等少數做出歷史貢獻的人之外,基本上都是釘在恥辱柱上的。西蜀的黃皓,東吳的岑昏,這樣的人物出現,無非說明一個國家的末日黃昏。
在三國演義中,鄧艾偷渡陰平拿下成都,向司馬昭報告情況,詢問怎麼處置蜀漢的這群人。司馬昭採取安撫的政策,對大多數人都給予厚待,但對黃皓卻施以凌遲之刑,原因很簡單,他太招人恨,司馬昭也不會留下一個讒佞之徒。
但《三國誌》對於黃皓的記載是,黃皓最終重金求生,不知去向,最有可能的就是跟著後主一起北上養老去了。羅貫中在筆下將黃皓殺死也無可厚非,因為這樣的人得以善終真的不符合小說的風格,但是人們內心還是希望,這樣的人還是被千刀萬剮了比較好,小說雖然以蜀漢的滅亡為結尾,但是能把黃皓寫死也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