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戎馬十數年,討董卓、迎天子,力保漢室垂危之江山,延續了數十年大漢國祚,雖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嫌,但其畢竟沒有在有生之年行篡漢自立之事,有何來竊國漢賊之名呢?
曹操的污名並非是三國時期定下的,在三國時期,曹操的名聲還是不錯的。
第一次轉變是在唐朝,唐太宗將曹操與霍光相提並論,權臣之名到還中肯,可是在南宋時期,朱熹理學最為崇尚的就是忠孝,對曹操的評價就開始黑化,加之當時北方金人軍事的壓力,南宋民間也是接曹操來暗示金人軍事勢力的強大。
到了《三國演義》形成的明代,羅貫中更是賦予了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雄形象,自此曹操篡漢奸賊的形象在民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