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了荊州之後都沒有主動奉還,為何還被後世稱讚「仁義」?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公元208年,曹操與孫劉聯軍之間爆發了赤壁之戰,在周瑜的主攻之下,曹操戰敗而逃,而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則被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家瓜分。當時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孫權得到長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劉備得到長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南郡之戰後,周瑜將南郡南岸分給劉備,而屯兵公安的劉備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在魯肅的極力促成下,孫權同意了劉備的建議,就此劉備擁有了完整的南郡。但等到劉備奪得益州,建立蜀漢基業後,他卻並沒有主動將荊州主動奉還,也就是說,劉備連基本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這樣的人,為何還會被後世稱讚「仁義」呢?
事實上,所謂的借荊州,其實只是部分荊州,畢竟荊州一直都不是孫權的,在孫策去世時,孫權接手的不過是長沙太守一職,而不是荊州刺史甚至荊州牧一職。荊州本是屬於劉表的,雖然劉表傳給了次子劉琮,但劉琮投降曹操後已經離開荊州,因此即便按「子承父業」的說法,荊州也應該是劉琦的,至於說劉琦要將荊州讓給誰,那也不是孫權能夠決定的事情。
而事實上,在公元209年末,劉備已經奪得了荊州南部四郡,因此在劉琦去世後,劉備就自稱荊州牧了,在一年之後,劉備與孫權見面,對「借荊州」一事達成一致,同時劉備推薦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和徐州牧。不難看出,赤壁之戰後,是孫劉聯軍一同攻略的荊州,當時劉備以攻打荊州南部四郡為主,而周瑜則主要負責進攻南郡。最終在公元209年時,劉備已經是荊州牧了,而周瑜不過是南郡太守,可見這種劃分,本就是建立在雙方的實力之上。
正因為雙方實力使然,才會有孫劉聯軍奪取南郡後,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劉備,更何況當時荊州人士對劉備多有依附,但對於江東的孫氏卻懷有極大的敵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也沒辦法迅速控制荊州,因此後來達成的協議,估計是把部分南郡、長沙、武陵土地稱為劉備「借荊州數郡」罷了。
筆者認為,對於借荊州這件事,雙方是明著談判決定下來的,而當時這件事對東吳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因此借荊州這件事對劉備的仁義之名沒有任何影響。